我的人社技能“升级”之路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逐步加快,为了给企业减负,上海成立了养老费统筹所,将企业的退休人员统一管理。从那时候起,我的工作生涯就和上海社保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在上世纪80年代踏上工作岗位,还清晰地记得桌子上摆放着的木制算盘、钢笔和一堆表格。我的第一项工作是统计企业里的所有在职、退休人员的人数和养老金。那时我要手工填报每一个人的工资、参加工作年月,密密麻麻一堆数字需要填在一张张A3那么大的表格上,每月月底填完,然后在下个月月头交到统筹所。当时我刚刚参加工作,因为粗心填错了一个数字。等到第二个月交到统筹所,被当时的工作人员发现了。我倒不是很在意,心想不就是几毛钱的事,需要那么认真嘛,改一改不就好了。还是那位工作人员告诉我,退休人员的钱一分都不能错。事后才知道,为了调整我填错的那一个数字,当时统筹所的工作人员对那整版表格一一重新计算,全企业的养老人员数字又重新做了核定。要知道,那时候全都是手工核算,还没有用上电脑这些高科技呢。我深受感动,从此改变了我对工作的态度和认识,也对统筹所的工作人员肃然起敬。

20世纪90年代,统筹所改为社保中心,开始在日常工作中引入电脑设备。当时的我想得更多的是用电脑多麻烦,又是键盘又是鼠标,还要背命令,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活在舒适圈里了。当时的社保工作人员跟我说,使用电脑工作是大势所趋,是今后的必备技能。我将信将疑,但因为社保的工作要求,倒逼我每天结束工作后,在晚上上夜校学电脑。通过边学边用,我在电脑方面日益精进,还得到了高级证书。也正因为如此,我在社保工作方面做得越来越顺、越来越快、越来越准确。到了21世纪,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上海社保迎来又一次系统升级,可以做到数据联网。在赞叹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又开始了自我技能“升级”之路。

伴随着科技升级的,还有社保服务的进步。30多年,我见证了一项又一项社保惠民政策、举措的出台,例如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从现金发放到统一制卡发放,再发展到如今的自带卡折发放;我见证了养老金计发办法的不断完善,为了让养老金更大程度地体现公平,让像我这样的企业社保经办人、退休人员看得懂、算得清,一代又一代的社保工作人员一遍遍重复耐心解释;我见证了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浪潮中,社保中心始终以敢于自我革新的勇气去适应、去调整,提出了与之相配的服务承诺、服务理念和卡通代言人;我见证了社保依托上海的“一网通办”,让越来越多像我这样的企业经办人享受到了足不出户办理社保业务的便捷与高效,通过微信公众号、APP、抖音、微博等渠道,广泛宣传社保政策,使我们得到高效获取社保政策的体验。如今,上海社保又开始了新一轮系统升级,听说不久即将上线。

30多年来,我与上海社保共同成长。我能够走到今天,取得今天的成绩,要感谢上海社保,是它让我提升技能,是它让我开拓眼界,是它让我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力,是它让我对上海的发展和未来充满信心与期待。 (刘铭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