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融创之道”--谱写“校-园”联结新篇章
闵行区于2016年开始院校创业指导站建设,历经5年的发展与探索,先后建成了5家院校创业指导站,覆盖了从高等院校到中等职业学校、从公立体系到民办体系、从理工专精到文科综合的全方位校园“创服”网络架构。5年间,院校创业指导站逐步脱离了过去闭门造车模式,通过整合多方社会化资源,打破不同渠道的横向壁垒,在与孵化园区的双向合作中,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闵行经验”。
校外孵化体系
为协助解决创业学生的孵化场地使用问题,闵行区人社局搭建中间平台,在院校与园区之间建立起大学生创业的校外孵化机制。例如,上海交通大学与零号湾、创想600等园区开展双向合作等。通过校外孵化体系,让院校的大学生创业者在毕业离校之后,依然可以通过定向合作渠道在这些园区旗下的孵化载体内享受到独有的优惠入驻权限。
合办创业活动
以组织举办各类创业活动为契机,积极推动院校与园区的深度合作。经过多年持续性融合,现已在区内院校建立了以“互联网+”校内选拔赛、创业训练营等活动为核心的合作通道。例如,上海交通大学每年会与合作园区针对创业赛事举办3-4场大型系列活动,园区提供场地、经费支持及外部投融资对接,而高校负责推荐创业团队并邀请专家参与前期辅导。
共享创业导师
院校创业指导站与园区往往都会建立自己的创业导师库,但受限于来源渠道以及面向群体的不同,导师团队的结构与行业领域呈现出较大差异。因此,通过在院校和园区之间共享导师库的方式,在具体的指导服务过程中实现取长补短。例如,华东师范大学通过引入华师大科技园的创业导师团队,参与校内各项创业大赛事前辅导和创业资金申报培训等个性化服务。
双向交流赋能
区内部分院校积极探索深度协作的可行性,提出了以双向人员交流为核心的服务模块。例如,东海学院与“大树下”建立的合作模式中,就提出了双向交流赋能的实施计划:一方面,邀请园区优秀创业者进入学校,参与校内学生的创业实践经验分享;另一方面,也同样邀请院校大学生创业者走访园区,参观学习园区优秀创业企业的成功之道。
政务下沉校区
依托各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闵行区于2019年起逐步建立起了一个涵盖全区孵化园区的上门式“快速反应”政务服务项目。2021年,该服务开始扩展到院校指导站,目前区内5家院校均已建立了绿色通道,将政策咨询、受理辅导等工作前端设置在院校创业指导站内,做到让“政策勤跑路,企业少跑腿”。
(“海纳百创”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