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面焊将”在崇明分赛场C位出道!

焊接素有“钢铁裁缝”之称。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都需要穿上“钢铁裁缝”缝制的战衣。将手中的焊枪变成绣花针,需要经年累月的磨炼和循序渐进的成长,上海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便是蒙面焊将进阶路上的重要一站。

此次崇明分赛场,焊接小将们是主角。他们虽然各具匠心,所擅长的技术不尽相同,但无不以自己精湛的技艺诠释着“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新时代工匠精神。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2017年,初中毕业的张家伟坐上绿皮火车,告别熟悉亲切的乡村,来到位于上海的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校。将父母的不舍化为坚毅的眼泪,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学有所成,在技能之路上走出自己的脚印。

通过数倍于常人的努力,张家伟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名列前茅。2021年经过层层选拔,他进入了建筑金属构造比赛项目集训队。集训的高强度和高精度让他数次想打退堂鼓。在一次(坦克车)工件制作中,无论怎么尝试,履带内轴承精度总有偏差,最成功的一次,仍有20丝的偏差,他气得大哭起来。

“技能成长如同跑马拉松,继续跑,一步两步三步,你就能超越自己!”在带教师傅的鼓励下,他跨过一个个技能难点,站上了上海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的舞台。

主动识变应变求变

2016年进入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校的王潇,用短短5年的时间,从一名学生成长为一名教师。积极主动、不惧挑战、攻坚克难让他实现了从“受教”到“授教”的转变。而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也支撑着他走上了上海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焊接机器人的赛场。

比赛训练时间仅有半个月,一开始就遇到了困难。王潇在机器人操作方法以及编程方面是零基础,通过不断向机器人厂家技术人员求教后,掌握了基本的使用方法和编程技巧,理清了思路。借助自身在手工焊接方面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实战经验,他采用焊接分拆件的方法,不断试焊、调整,短时间内确定了压力容器焊接试件上每一条焊缝的焊接方法、电流大小和焊枪角度等参数。

但比赛要求对压力容器上面的所有焊缝进行一次性编程焊接,不允许有任何一点失误。随着焊缝数量不断叠加,位置不断变化,编程时焊接指令数量也在不断叠加,大脑思维容易陷入混乱。为了减少出错率,让大脑保持在最佳运转状态,他克服焦虑,通过错误反思分析、技术探讨交流、延长休息劳逸结合、提升专注度等办法,结合大量练习提高了自己的速度和准确率。终于,他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地走进了赛场。

汗水为墨实干为笔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赛场上风采卓然的选手背后,是一个个不懈努力的平凡身影。来自湖南省郴州周礼涛的身上被焊花留下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印迹,他笑着说这不是伤疤,而是悍将们的“勋章”。他带着密密麻麻的“勋章”走上了上海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世赛焊接项目赛场。

来自江西宜春的黄河此次参赛的是建筑金属构造世赛项目。他的勤奋刻苦连教练都敬佩不已,而苦练技术就是为了迎战一轮轮的淘汰赛,因为他知道留下来才能上舞台,而走上技能大赛的舞台,已然是一种肯定和成长。

2020年9月份开启技能之路的曾献凯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他运用三维建模软件进行构件展开,解决了在训练期间因图纸尺寸产生的诸多难题,成了集训队里的“难题攻克机”。

喜欢不断雕琢产品和改善工艺的刘鹏,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虽已获得技师职称,但仍积极参赛,希望以赛促练,早日成为高级技师。

从技能小白到蒙面悍将,他们以汗水为墨、实干为笔,绘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青春画卷。而从蒙面悍将到大国工匠,他们还要继续埋头苦干、精心专研。

选择崇明技能成才

手持焊枪的蒙面焊将是高技能人才的一个缩影。高质量发展持续呼唤高技能人才,技能报国已经成为更多年轻人的第一选择。

正在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崇明,既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聚集地,又是乡村振兴高技能人才的蓄水池。现代新农业、海洋新制造、生态新文旅、活力新康养、绿色新科技等“五新”生态产业的发展,与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形成正循环。

崇明人社部门通过技能竞赛培养和发现人才,为优秀人才建立职业发展绿色通道,拓宽技能人才多元化发展渠道;发挥政策的引导撬动作用,支持各类企业单位开展技能培训,鼓励劳动者自主提升技能;加大对优秀技能人才的宣传力度,讲好技能成才故事,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浓厚氛围。切实用足用好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公共实训基地等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性资源,推动企业发挥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

技能成才是一条辛苦却公平的进阶之路,欢迎更多能工巧匠来到崇明这块充满希望的热土,为世界级生态岛的建设添砖加瓦。

(来源:崇明区人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