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就业,再择业”≠盲目就业
【案例背景】
小金,90后,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大专毕业后遵循父母意愿,也为了大公司名头,进入某汽车制造公司工作。但很快就发觉这里的环境与之前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小金觉得自己的兴趣、自己的专业在这里完全被埋没了,心里很是忿忿不平,每天在公司看到机器就唉声叹气,对工作完全没有激情。终于有一天,小金对父母说了压在心里很久的话。
“我一点都不喜欢和机器打交道,在这里真的无聊透顶,每天就像机器人一样。当初就是你们说这里是大公司,工作稳定,不停唠叨让我去。早知道这样就不该进去浪费时间。”
【案例分析】
小金的经历绝非个案。“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已深入人心--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毕业能找到工作就不错了,只有工作了才能发现自己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
然而对一部分人来说,每天的上班干自己不喜欢的,对自己产生较大精神压力,这样的状态对个人影响极大,盲目、无目标地就业只会让自己越来越偏离发展轨道。当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转型就成为不得不面对的艰难选择。
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迷茫的时候,可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现在所做的一切跟自己内心的愿景相符么?如果这个问题没有清晰的答案,可以说对于目前的职业状态不满意,伴随而来的可能就是融入不了当下的工作环境,导致严重缺乏工作动力。
如此5年甚至是10年后,要么可能现状磨平了你的棱角,再也没有勇气走出“舒适圈”寻找新的方向,就这样平淡无奇地走完自己的职业生涯;要么跨行跳槽,但也意味着之前的工作经验几乎清零。
可见,职场新人的第一份职业选择,一定会对未来发展产生重大的支撑和影响作用。
【专家支招】
●早思考,多实践,职业定位是第一要务
有一个研究数据:70%以上的人长达数十年的职业方向与第一份工作关联度极高。也就是说:第一份工作对一个人的职业成长和人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建议大学期间,甚至可以更早就应该通过各种学习与实践,再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逐步体验和思考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使其逐渐清晰、具体起来。
实习选择工作的时候,多试试丰富多彩的岗位和内容,这样当你真正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时,才会有更加清晰的定位。毕业后就业再去尝试的话,试错成本相对来说就会很高了。
●打基础,做准备,提升自己的求职能力
倘若你喜欢或者不排斥自己的专业,那么应届毕业生最好以自身的专业背景知识去选择未来的职业,依靠自己的专业背景,相当于已经有了大学几年的经验积累,不需要一切从零开始。小金本身对自己的专业感兴趣,从事的非本专业工作对后来的求职没有直接作用,还是选择本专业技能进修,对找本专业的职业还是有一定的优势。
倘若你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还可以尝试以专业背景知识为基础的相关工作,了解市场上对此岗位的需求,做好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储备,也比到完全陌生的领域去探索有更多的优势。 (嘉定职介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