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4次,与技能隔空对话 畅游工业革命的改变世界之旅(中)

去年11月,位于杨浦滨江C位的世界技能博物馆向公众正式开放。这座全球首家冠以“世界技能”之名的实体博物馆的展区,和其他博物馆有啥区别?每个展区里又有哪些值得打卡的展品?接着上期,我们继续按照展区顺序,为大家一一介绍展区的板块结构、布展逻辑脉络和明星展品。

展区六:技能与工业革命Skills and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世界技能博物馆三层的第六展区,以“技能与工业革命”为主题,展示面积473㎡。该展区以不断迭代、飞跃进步的四次工业革命为线索,讲述了技能始终是推动社会发展、确保经济繁荣、促进社会进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伙伴。

(续接上期)

2.电流奏鸣曲,交响划时代乐章

漫步前往19世纪末,基于大规模生产,电能的横空出世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从此,世界彻底告别黑暗、工业产能数倍增加,电焊的弧光划出两个时代的分野……

作为第一个成功制造内燃机工作原型的人,在此之前,年轻的奥托因母亲无法负担学费而不能进入职业学校上学。但他并未就此放弃,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发动机试验。最终,他成功地用自己的想法打动了一位商业伙伴,二人共同开办了企业并大获成功。

时间来到1887年,尼古拉·特斯拉发明了依靠交流电运转的感应电机。交流电是一种以一定间隔反向流动的电荷,它成为了卓越的动力体系,至今,世界各地的家庭和建筑物中的电网都由交流电供电。

特斯拉从小就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他在一所技校就读;而他的母亲朱卡·曼迪克,在特斯拉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发明了自己的家用电器,成为对他影响最大的人之一。

右侧橱窗中摆放着特斯拉1891年发明的特斯拉线圈,它产生的高电压和频率可用于无线电;特斯拉还用线圈进行照明和交流发电的实验。你可以试着在墙上拉动一根绳子,聆听电流的奇妙奏鸣曲;还可以移步向前接起墙上的电话--彼时随着电的到来而产生的另一项新发明,聆听时代的回响。

相对而立的英国皇家空军06A型夜光手提指南针和稳定电弧焊机两个“大家伙”,与墙上的历史影像共同诉说了电力及各种新技术、新发明的层出不穷带来的生产与生活变迁。

从指南针到马车再到电车,从笨重且不易操作的原始焊接机到互联网背景下的云操作焊接机,人类的交通方式与技能工具,都随着技术的革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墙面上的机器人进化史

你知道吗?早在五十年代就有了机器人。世界技能组织的全球合作伙伴发那科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率先开发了机器人,信息技术与机器人的发展也带来了以自动化为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世界首台工业机器人尤尼梅特由乔治·C·德沃尔发明,它诞生于1961年美国的康涅狄格州,编程有200个独立的动作。

尤尼梅特机械臂开始代替人类执行压铸操作中的零件卸载任务,有望消除枯燥、危险或困难的工作。该机器人是多功能且可重新编程的,通过执行各种编程动作以完成多项任务。互动墙上57秒的剪辑影像,展示了尤尼梅特的工作过程。

右侧一张四人合照上的“主角”是一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这台工业计算机发明于1968年,被认为是制造业历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它通过数字和模拟输入输出安排实时控制过程;而它的出现也使得制造工厂转向了计算机化系统。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创始人之一理查德·莫雷从小在农场长大,喜欢动手干活。他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正确地构造东西,这样就不会浪费时间来修复它。理查德说:“如果你搭起一个篱笆,要确保它足够坚固,可以撑10年或更久。”他坚持不懈地精益求精,并创造了自己的机器人,可以在房间内平衡走动。

随着工业机器人的含义在60年代得到更好的理解,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开始思考机器人可以改善现代生活的新方式。

如今,机器人已成为世界技能竞赛的重要组成部分。你可以在展示墙上看到组成自主医疗机器人的1511个零部件,清晰地了解设计和建造一个机器人需要什么;还可以一睹由上海电缆厂集团有限公司研发的仿生机器人--智能检修四足机器人,它可以独立完成在地下隧道中检查电缆的全地形行走。

过去,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类进行危险作业;未来,机器人将随着科技进步,打开无限可能,让人类除了在工业角度有更大的发展外,还帮助人们将视觉和触觉延伸得更深、更广。(未完待续)

(来源:世界技能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