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佳瑛: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支撑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活力。《政府工作报告》对做好就业促进和民生保障等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上海人社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有关重要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将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与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贯通起来、与深入落实全国人社工作会议要求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建设“五个中心”的重要使命,紧扣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主题主线,着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联系上海实际,想深谋实做细人社各项工作,奋力担当,开拓创新,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积极贡献。

聚焦稳岗扩面,大力引入“源头活水”。主动顺应人口发展新常态,多措并举、稳岗扩面,全力确保上海就业岗位保持量的合理增长,人力资源总量基本稳定。坚决扛牢稳就业重大政治责任,优化升级“1+2+15+保障”促就业工作体系,实施“乐业上海优+”行动,细化落实稳岗扩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举措,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确保完成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以内。实施加强灵活就业服务保障行动,高标准建设零工市场,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精准服务和权益保障。充分依托长三角一体化、东西部劳务协作等机制,积极承担脱贫人口稳岗就业责任,促进人力资源畅通有序流动。

聚焦提质增效,充分释放“人才红利”。深化改革、破立并举,健全人才发展相关机制,大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上海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量人力资源支撑。高水平举办专业技术人才和项目对接大会,系统推动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和继续教育制度创新,发布国际职业资格认可清单2.0版本、事业单位高层次紧缺岗位,在岗位管理、聘用、绩效工资等方面向用人单位放权赋能、为人才“松绑”。聚焦产业和就业需求,完善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职业(工种)目录、新技能培训项目目录动态调整机制,走出一条具有上海特色的职业技能培训新路。以筹办第48届世赛和第47届世赛参赛为契机,全面推进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落地见效,努力建设全国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技能人才高地。

聚焦供需匹配,积极促进“人尽其用”。在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加大政策指导和托底保障力度,稳定和提升人力资源市场的匹配效率。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深入实施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促进规模以上人力资源服务业营业收入全年实现增长10%以上。截至去年底,全市已有人力资源企业4041家,全口径营业收入达5386.4亿元。继续拓展人力资源服务网络,集聚更多紧缺急需的国内外优秀人才。充分释放市场信号,发布企业技能人才市场工资价位等,彰显人力资源价值。将“大数据+铁脚板”协同发力,提升“上海公共就业招聘新平台”“15分钟就业服务圈”功能,让青年大学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劳动力等广大劳动者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

聚焦环境打造,更好实现“人人乐业”。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加大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等领域创新力度,为劳动者安心就业、舒心乐业创造良好的环境。深化社保相关制度改革,推进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提质扩面,大力支持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发展,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完善劳动关系治理体系,推广劳动监察、仲裁“一口受理”、“劳动维权+就业帮扶”等举措,切实保障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全力做好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新评估体系对标改革和迎评工作,深入推进数字人社建设,全面提升便民服务效能,让广大劳动者“乐业在上海,成就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