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晓华:社会创新与公益创业

以“‘就’在上海,海纳百创”为主题的“2024年东方讲坛·创业生涯系列讲座活动”第三场活动于5月18日下午在上海图书馆(西馆)四楼多功能厅顺利举办。本次活动也是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政府开放系列活动之一。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社会学所所长、上海市公益创业基地导师钟晓华以《社会创新与公益创业》为题,让创业者了解在快速变革及创新驱动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创新与公益创业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引导创业者思考如何通过新的产品、服务、组织或流程创新,解决社会问题或满足社会需求,同时平衡社会性与商业性,获得可持续的创新创业机会。

在互动提问环节,钟晓华女士从自身专业研究和实践经历出发,解答了现场观众关于公益创业的特点、公益创业的路径与平台、创新创业的方法与工具等热点问题。

讲座干货分享--

一、社会创新的定义与内涵

社会创新是指通过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来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福利,促进社会进步。社会创新不仅包括技术创新,还包括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组织创新等各个方面的创新。

二、公益创业的概念与特点

公益创业是指以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福利为目标,通过创新手段和商业模式,实现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公益创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弱势群体和公共利益。

三、公益创业的发展模式与路径

1.公益创业模式:社会企业、非营利组织、公益投创、社会影响力投资

2.公益创业路径:社会问题识别→资源挖掘→解决方案设计→实施评估

3.公益创业特征:优化社会结构、资源供需匹配、扩大就业机会

四、社会创新创业教育的四种模式:

课程整合模式、项目驱动模式、社区参与模式、国际合作模式

五、社会创新与公益创业中的伙伴关系:政-社-企

政府赋予社会企业合法性和制度支持、社会企业提升政府的社会动员能力、经济企业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社会企业帮助企业实现社会目标

六、公益项目的设计与策划:

1.项目目标:

明确项目的目标,如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区环境等,确保项目具有明确的社会价值。

2.项目需求分析:

深入了解目标群体的需求,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信息,为项目设计提供依据。

3.项目实施方案:

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包括项目实施步骤、时间安排、资源配置等,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实施。

七、社会企业国际化:

市场拓展:社会企业可以通过拓展新兴市场,如非洲、东南亚等,来扩大其业务范围和市场份额。

合作伙伴关系:社会企业可以与当地的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发市场,降低风险,提高成功率。

文化适应:社会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需要适应当地的文化、法律和商业环境,以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

(“海纳百创”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