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摆摊一条龙小生意有了烟火气
“练不好摊,成不了业”,在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练摊往往是社区创业精准落地实践的第一步。东明人喜欢摆摊,这里的创业集市远近闻名。从参与式规划,到参与式治理,再到参与式社创,短短几年,从这里走出的社创达人们把家门口的小买卖做出了烟火气,做成了生意经。
近年来,东明路街道从社区居民自身需求出发,遴选创业门槛低的赛道,积极打造“家门口的小生意”,有效破解创业场地稀缺、人岗匹配不合理等难题,激活了社区创业“一池春水”。
增加新职业破解结构性矛盾
“作为一个纯居住型街道,这几年,留社区里面的中青年人比较多,想把他们调动起来。”东明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肖春平介绍,街道以社区为平台,聚焦社区生活需求和社区重点群体,打通了需求与服务的微观循环,进而破解“有活没人干”与“有人没活干”的结构性矛盾。
东明路街道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类政策和阵地,促进内、外部资源的灵活调配和高效利用,用创业带动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升经济活力。民生导向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比如推动直播、电商、收纳整理、文创等新兴业态的发展,为居民提供了多样化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形成社区内部的良性经济循环。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设计专业毕业生翁锶颢在东明路街道创办了公司,把专业变成事业。6年中本贯通的经历,让翁锶颢更着眼于社区的真实需求。从在校参赛到毕业创业无缝衔接,翁锶颢带动40多名同学积极投身社区服务,持续参与社区花园规划等活动,并将景观设计专业带入社区商业和社区治理中,让每一位青年规划师成为人民城市建设的生力军。
培育社创达人创业带动就业
今年,东明路街道通过社创落地的系统培训、扶持,居民自治能力不断提升,主人翁意识得以培育,社创的倍增效应显著,形成了一个多元化、充满活力的创业社群。目前已形成了超过1000人的兴趣社群和200人的核心社创达人群体,他们结合社区需求创新产品及服务方式,积极参与社区治理。
王荣华夫妇是社区里的非遗手艺人,在社区资源的加持下,他们有了自己的品牌“华华低碳草编”,其作品多次在社区低碳嘉年华手工摊位上亮相,受到小朋友和家长的喜爱,也带来了经济收益。
如今,王荣华开设了工作室,推出了草编技能编织课程,吸引不少居民来体验糖画、面塑、拓印、中国结、草编等项目,学校的拓展课和社团课预约也纷至沓来,带动了周围闲置在家的居民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增强社区韧性形成良性互动
在强化就业优先战略,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方面,东明路街道以创业为抓手,为就业群体提供机会和支持,促进居民合作,增强整体韧性。
社区居民周林从金融行业转行,将社区团购副业发展为国货品牌服饰美妆零售主业,通过参与街道赋能培训和公益练摊实现家门口创业,目前已成为金色雅筑小区“木木家”服装小店的主理人,“木木家”也逐渐成为街道社创活动的场地。“三四个月下来,二十个平方的店铺就不够用了,现在的店铺大了好几倍。”她表示,平衡家庭与职场的底气越来越足了。
在东明路街道,像周林这样的社创达人不在少数。“周林速度”得益于街道不断为社区居民创造各种社创活动和摆摊的机会,吸引社区中更多“沉默的中青年”参与,撬动更多经济社会资源扎根社区,从而促成基层治理的良性互动。
今年,东明路街道持续推出“15分钟就业服务圈”活动,通过零工市集、创业服务、政策宣传、职业指导等形式,建立了一个覆盖广泛的创业服务网络,促进形式灵活多样的社区创业模式不断涌现。推出“木兰”计划、“戎创”计划、“新生”计划,辐射带动更多妇女就业,帮助退役军人和职场“老兵”实现跨行业再就业和助力创业,推动网红、电竞、直播等新型创业业态,帮助年轻人实现轻量微创业和就业。
(“上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