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测试结果限制了自己

案例故事

随着社会的进步,求职者对工作的期望已不仅仅局限于作为谋生的手段,他们更渴望工作能成为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因此,越来越多的求职者开始借助各种职业评估工具,以帮助自己找到最匹配的职业。其中,MBTI测试能够协助求职者洞察自身的职场性格特质,并揭示之前可能忽视的个性维度。

MBTI性格类型理论,基于心理学家卡尔·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通过评估个体在四个关键维度上的倾向性,将人的性格划分为16种独特的类型。这四个维度分别是:能量获取(外向E与内向I)、信息获取(感觉S与直觉N)、决策方式(思考T与情感F)以及生活方式(判断J与知觉P)。

应届毕业生晓晓毕业于某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在大学期间,她积极参与校园内外的各类社团活动,锻炼了自己的社交能力和组织能力。然而,在毕业之后,她却面临着一个困扰许多应届毕业生的共性问题: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她的朋友找到了一份教务工作,并且邀请她一同加入该公司。但是晓晓听到邀请后却很纠结,于是,晓晓进行了一次MBTI性格测试,希望能够通过内在的自我探索,明确地找到一个与自身相匹配的职业发展方向,并对自身的特长和职业倾向进行深入分析,以此来提高自己在求职过程中的效率和成功率。

测试结果出来后,晓晓发现自己是一个ESFJ型的性格。在MBTI性格类型中,ESFJ(外向、感觉、情感、判断)属于外向型性格,通常以其热情、友好和乐于助人的特质受到人们的喜爱。ESFJ型性格的人可能会比较擅长人际交往和协调,在人力资源、客户服务等需要良好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职业领域表现出色。

但是,晓晓觉得这个测试结果不够好。因为她所学的学前教育专业,朋友推荐的教务工作与测试结果推荐的职业并不完全一致。这让晓晓开始纠结,她应该追随自己内心的真实热情,选择一个自己真正喜爱的工作,还是应该将市场需求放在首位,选择那些可能看起来更稳定,但却无法激起她热情的工作。

在纠结和迷茫中,晓晓来到了黄浦区就业促进中心,希望专业的职业指导师能够为她提供一些帮助,帮助她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解决她内心的疑惑。

案例分析

就业是永恒的课题,成功的职业生涯不仅仅是关于找到一份工作,更是关于找到一份能让你充满激情和满足感的工作。而性格类型与职业选择的相互影响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议题,了解自己的性格类型并找到与之相匹配的职业,是实现个人价值和职业成功的重要节点。MBTI性格类型理论,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心理学工具,为个体提供了深入了解自我性格特点的窗口,同时也为职业选择提供了有力的指导。但是,在使用职业测试工具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注意正确面对测试结果。

一、以良好的心态看待测试结果。晓晓觉得自己的测试结果不够好,其实,测试结果只代表了自己的职业倾向,没有好坏之分,每种性格类型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例如,根据MBTI性格类型理论,外向型(E)的人倾向于从社交互动中获取能量,善于表达和交流;而内向型(I)的人则更倾向于从独处和内省中汲取能量,他们通常更为深思熟虑和专注。感觉型(S)的人注重细节和事实,偏好按照既定规则行事;而直觉型(N)的人则更关注未来和可能性,善于创新和发现新模式。思考型(T)的人在做决策时更注重逻辑和客观事实,而情感型(F)的人则更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判断型(J)的人喜欢计划和组织,而知觉型(P)的人则更为灵活和适应性强。在职业选择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自己的性格特点和优势,选择与自己性格相匹配的职业领域,以实现个人价值和企业发展的双赢。

二、以轻松的心态应用测试结果。各类职业测试是帮助我们走向成功的工具,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被结果束缚,从而禁锢自己的发展方向,那么,就与测试初衷相悖了。我们更应该用轻松的心态,将各类职业测试工具的测试结果作为实现自我认知的一把钥匙,从而解锁潜能,开拓职业发展的新天地。任何形式的测试结果都不应该过度在意,因为人的想法和心境也会发生变化,它可以帮助了解当下的你,但你不必要求自己以后必须按照测试结果去生活。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定义你,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要敢于独立做出抉择,找到自己真正擅长、真正喜欢、真正想从事的职业道路。

于是,在仔细聆听了晓晓的困惑后,指导师建议她结合自身兴趣与市场需求,找到交集领域。在深入探讨中,指导师指出,性格类型并非限制,而是指引。在指导师的引导下,晓晓开始尝试考虑将ESFJ型性格中的关怀他人、组织能力与专业背景相结合,规划既能发挥个人优势,又能满足市场需求的职业路径。指导师还鼓励她按照自己内心做出职业选择,可以拓宽视野,探索新兴行业,寻找那些既能激发内在热情,又具有发展潜力的职业机会。

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晓晓决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应用测试结果,勇敢地追求她热爱的领域,相信在汗水的浇灌下,她的职业生涯将会开花结果。

(黄浦区就业促进中心张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