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跟风跳槽不可取

眼看着身边的小伙伴一个个离职,你是否也动了跳槽的念头?每年这个时候的跳槽人群中,总有一部分是跟风跳槽的。看到别人跳槽,自己也开始不安分起来。其实跳槽是为了换一份更适合职业发展的工作,是为了更接近自己的职业目标,一味地跟风跳槽会让你偏离发展轨道。当你还没有想明白就跳槽的话,是具有极大风险的。

在职业指导的过程中,就曾碰到过这样一个案例。小黄,原本在一家科技公司上班。他们的工作是保证客户单位的网络正常运行以及做好电脑的维护和保养。小黄大专毕业后就进了这家公司工作,经过一年多的锻炼,小黄已经能够基本独立完成相关工作。就在这时,小黄身边两位相交甚好的同事相继离职。看着他们都找到了更好的工作,小黄也着急忙慌地开始投简历跳槽。没过多久,小黄也成功跳槽了。但经过一段时间地工作,小黄发现,跳槽后工资是比以前高了点,但上班时间更长了,工作压力也比以前大了,而且他发现自己有很多没法单独解决的难题,在这里没有老师傅可问。总而言之,跳槽后的工作环境差了,整体性价比更低了。于是,越想越不甘心的小黄没干多久就裸辞了。后来的求职过程都很不顺,要么单位觉得小黄学历低、技术不精,要么小黄觉得单位不正规、薪资和付出不成正比……几番周折,小黄目前仍在积极求职中。兜兜转转之后,小黄发现,其实第一份工作是自己最喜欢的,不仅工作环境好,性价比也是最高的,但显然已经回不去了……

小黄的跳槽纯粹属于盲目跟风跳槽。在他看到同事都跳槽离职的那一刻,他的感性需求已经大于理性。他根本没有好好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跳槽”“跳槽是否适合自己”,而是一味地将想要完成“跳槽“这个任务当成自己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去做。盲目跟风,而不分析利弊,很容易把自己推向不适合的道路,从而越走越糟。纵观小黄的跟风跳槽经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没能认清能力上的差异。

看着自己和同事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差别了,但其实别人在这个行业已经摸爬滚打了好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掌握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能相提并论。因此,同事跳槽能有更好的工作机会等着他们,而他却不一定能有此幸运。因为跳槽是需要自身实力支撑的。

二、有无规划的差异。

虽然看着身边的同事像是想跳就跳,但你怎么知道别人有没有经过多年的规划?许多人对于跳槽,乃至整个职业生涯都会有自己的规划,他们随时可能会奔向一个更好的机会。一个成熟的职场人每走一步都会从个人能力、目前职位、所处企业的经营情况等多维度做出客观的评估,并结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去逐项发问。同时也能清晰地描述职业现状,理性地分析、规划、创新自己的职业生涯,让自己保持目标清晰、持续精进,而不是像小黄那样毫无规划、随意跟风跳槽将自己置于困局之中。

三、未能了解自己跳槽的环境基础。

所谓跳槽,就是用你的劳动价值换取一份更好的工作或前途,因此了解自身价值和自己跳槽的环境基础,是成功跳槽的关键。

你有没有跳槽的环境基础?你所从事的工作,你的专业领域所处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是不是非常旺盛?你有没有足够强的综合能力,能让你在岗位竞争中胜出?你是否已经接到其他公司的邀请?邀请你的企业平台,给你的岗位、薪酬、空间,你是否给予足够的认可?……做好各方面内外因的分析,能够让你做出更理性的选择。此外,也要考虑清楚跳槽的风险自己是否承担得起。你的适应能力,能不能快速融入新的环境?一旦跳槽后发现自己不胜任、不适应,你有没有足够的应对之策?万一没有通过试用期,你有没有能力承担失业的风险?……给自己做一个“全身检查”,看看自己“到底扛不扛得住”跳槽后的风险。除了要考虑清楚自身跳槽的小环境外,也要考虑近期的就业大环境如何?自己所在区域的就业市场情况如何等外界的大环境……这一系列的问题在跳槽之前都要考虑清楚。

总之,职业生涯这趟列车,每个人的起点、中转站和终点都不尽相同,适合他人的职业轨迹,并不一定就适合自己,要懂得守住内心,不被外界因素所干扰。在职场,大多时候坚持才是一种胜利,而盲目的跟风跳槽,是对未来的不负责任。面对跳槽,只有理性思考后慎重做出选择,选择后的结果才足以回报我们。

(浦东新区就业促进中心陶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