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家门口”的就业港湾,黄浦区创新“生育友好岗”服务模式
黄浦区人社部门聚焦育龄群体就业难题,依托“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创新“生育友好岗”服务模式,在精准对接需求、优化就业服务、推动企业共建等方面形成可复制经验,为育龄人群打造“家门口”的就业港湾。多个街道率先在社区就业服务站推出了“生育友好岗”服务点,南京东路街道同时组建了“生育友好岗”用人单位联盟,辖区内一批用人单位向宝爸宝妈们伸出了就业的“橄榄枝”。
一是精准对接需求,搭建供需桥梁。为破解育龄群体求职信息不对称难题,黄浦区就业服务小站构建“三步走”服务机制。第一步,深入摸排需求。通过社区走访、线上问卷、焦点访谈等方式,梳理宝妈宝爸在“弹性工时”“技能适配”“托育衔接”等维度的核心诉求,建立“一人一档”动态数据库。第二步,靶向开发岗位。联动辖区企业、商圈楼宇和零工平台,定向挖掘“时段灵活、技能门槛适中、工作环境友好”的岗位资源,如电商客服、文创设计、社区服务等,同步开发“共享用工”“家庭办公”等新型岗位模式。第三步,精准双向匹配。筛选岗位库,结合职业指导师“一对一”推荐,为求职者提供多个适配岗位选项,真正实现“人岗相适、就近上岗”。
二是提供贴心服务,助力顺利上岗。针对育龄群体重返职场的能力短板与心理焦虑,就业小站构建全链条赋能体系。半淞园路街道“淞园慧媛女性就业创业沙龙”帮助女性朋友了解更多女性就业创业的可能,围绕电商运营、新媒体营销、文创手作等热门领域开展专家讲座,同步对接“技能提升补贴”政策,多向发力提升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效能。联合就促中心等部门开展“政策进社区”活动,重点解读弹性工作、社保衔接、劳动权益等政策。就业服务专家驻点服务,通过团体辅导、个案咨询等形式,帮助求职者缓解“职场空窗期”焦虑,助力育龄群体以积极心态重启职业旅程。
三是加强企业沟通,营造友好氛围。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依据自身企业服务优势,着力挖掘辖区内已有的时间弹性岗位,匹配给有需要的宝爸宝妈,不仅为全职宝爸宝妈提供生育友好岗,也为有需要的、已在职的宝爸宝妈创造友好的职业氛围。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创造更多弹性工作岗位,倡导企业从自身经营管理角度出发,创造一些可实行弹性工作制、可居家或远程办公、可灵活休假的岗位,提升了企业对多元化人才的吸引力,激发企业共建“生育友好岗”内生动力。
黄浦区“生育友好岗”实践表明,破解育龄群体就业难题需政府、企业、社区三方协同发力。未来,黄浦区将深化“三拓展”行动:拓展服务半径,推动就业小站向产业园区、大型居住社区延伸;拓展岗位类型,联合数字经济平台开发更多“线上友好岗”;拓展支持生态,探索“社区托育+灵活就业”深度融合机制,让更多家庭实现“带娃就业两不误”,为全国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提供“黄浦样本”。(黄浦区人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