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帮扶,点亮未来:小陈的就业成长之路
小陈是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还是低保家庭。家里的情况实在不乐观,妈妈常年待业在家,只能操持些家务;爸爸在堡镇生态养护社干活,一个月就挣个最低工资,全家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去年6月,小陈顺利拿到了毕业证,可毕业的喜悦还没完全消散,就不得不面对人生的一道大坎--找工作。
就在小陈为工作发愁的时候,崇明堡镇就业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从区里下发的高校毕业生名单里,留意到了他的情况。很快,工作人员就主动联系上了小陈,跟他面对面聊了好久,详细了解他的想法、困难和特长。之后,还专门为他量身定制了一套帮扶计划。
一、了解技能特点,提升就业能力作人员发现这小伙子其实特有想法。上大学那会,他就想着锻炼自己,尝试着卖甜品,虽然规模不大,但也算是迈出了社会实践的第一步。通过卖甜品,小陈不仅赚到了一点零花钱,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么和顾客打交道,人际交往能力有了不小的提升。
不过,毕竟是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小陈心里还是有点“懵”。虽然有了一些实践经验,但对自己未来到底该干啥,心里一点谱都没有。就业援助员就像“人生导师”,针对他这种迷茫的状态,耐心地带着他一起做自我评估。援助员告诉小陈,找工作不能好高骛远,得先把姿态放低一点,找一份和自己现有能力匹配的工作,先融入职场,把工作流程、行业情况摸清楚,等站稳脚跟了,再慢慢规划自己的职业理想。
二、丰富信息渠道,优化求职简历
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网上找工作已经成了主流方式。企业也都喜欢在那些流量大、关注度高的网络平台上发布招聘信息,这样能吸引到更多合适的人才。不过,这也带来一个问题,网上的招聘信息鱼龙混杂,毕业生得学会辨别,一不小心就可能掉进“求职陷阱”。
就业援助员特别操心小陈的事,专门给他推荐了“乐业上海第一站”这种安全性高、靠谱的网络求职平台,上面的岗位不仅多,而且正规,这下小陈找工作的选择可就多了不少。
光有平台还不够,在竞争激烈的求职市场里,一份亮眼的简历就是打开职场大门的“金钥匙”。援助员手把手教小陈怎么写简历和求职信,告诉他得把自己的优势、特长、实践经历都清晰地展现出来。比如卖甜品这段经历,看似普通,但其实能体现出小陈的沟通能力、商业头脑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些都可以作为亮点重点突出,这样才能在一堆简历里脱颖而出,拿到更多面试机会。
三、多元化岗位选择,公益岗位兜底
找工作这事,有时候真的不容易,哪怕自己再努力,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一时半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别担心,政府早就考虑到了这种情况,专门设置了公益性岗位,就像一张“安全网”,给那些实在找不到工作的困难高校毕业生兜底。
这些公益岗位作用可大了,不仅解决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让他们有了稳定的收入,还能积累不少实践经验,提升职业技能。而且,年轻的毕业生加入,也能给社会组织带来新思想、新活力,推动社会服务更好地发展。在现在就业形势这么严峻的大环境下,公益岗位绝对是个难得的机会,既能积累工作经验,又能认识不少行业里的人,拓展人脉,为以后的职业发展打基础。
去年5月,宝山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就业服务站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小陈,专门把这个岗位信息推给他,还鼓励他大胆去尝试。工作人员对小陈说:“别害怕挑战,多试试不同的岗位,说不定就能发现自己的新方向!”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政府帮扶和自己的努力下,去年7月,小陈成功入职上海爱骑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拿到入职通知那天,小陈激动得眼眶都红了。他的这份工作,意义可不一般。对他自己来说,终于实现了经济独立,找到了人生价值;对家庭而言,爸爸肩上的担子轻了不少,家里的经济状况慢慢有了改善;往大了说,小陈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也为社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他的经历,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其他高校毕业生的求职路,也证明了只要不放弃,再加上各方的帮助,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未来。
(崇明堡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陆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