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渔书”,他想让更多人看到“新书”
记尚晓辉和他的虞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上)
走进“渔书”总部的小楼,第一眼就看到门口白墙上满满的广告语:“我的图书不止我一人阅读”“推动全民环保,低碳循环阅读”“SHARE,知识共享”……在三楼创始人尚晓辉的办公室,书架上也满是各类图书。看书一直是尚晓辉的爱好,也给他带来了知识和精神财富。通过求学和早期创业经历,他发现全社会每个家里都有大量闲置书籍,造纸业又是造成污染最重的行业。能不能通过一种模式能让书籍循环,同时又带动全民环保阅读事业呢?
二次创业开启“渔书”之路
早在大学就读期间,尚晓辉就看到了创业的机会。当时身处校园,教辅书籍的浪费触动了他,很快,立足校园的二手书创业干得顺风顺水。
当时,尚晓辉和创业伙伴自行开发了线上书籍检索系统,并研发了一台旧书消毒翻新一体机,确保他们卖的每一本二手书都能达到九成新。在线下,他们创办了一家校内流通的教科书循环书店;在线上,他们同步搭建了“22世纪未来生活网”--因为他们相信到22世纪,这样的图书循环共享理念和模式会成为更多人的共识。2015年,尚晓辉的创业项目被一家投资机构相中,双方很快签订了投资合同。“当时想的还是比较简单,把合同看成板上钉钉的事。”然而,这次融资却迟迟没有到位,尚晓辉团队却把所有的钱都投入了项目。
资金链断裂让尚晓辉疲于奔命,直到2016年下半年,大学生创业基金会的贷款给了他缓冲的机会,同时也为他带来了“伯乐”。对尚晓辉寄予充分肯定的投资人一次性给他融资600万元。
又有了资金,尚晓辉得以重建创业团队,在2017年开始了“渔书”这个项目。
得道多助集结“渔友”智慧
第一次项目尽管失败了,但仍留下了400多万本书。尚晓辉决定,从每一种书中抽出一本,留下4万多本书的种子。“当时想法很单纯,就想留点种子到社会上。”之后这些书被捐到了金海社区文化中心,作为公益展示馆,供社区居民阅读。
当时尚晓辉来到这家展示馆当了馆长,却意外收获了周边居民的喜爱,大家纷纷把家中的闲置书带到馆中,渐渐地书都多到放不下。尚晓辉团队敏锐地感觉到,这也许正是他们在校园二手书市场后的下一个突破点。
闲置书既然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问题,如何通过已有的经验开发一套新模式来解决?“渔书”的团队通过不断的打磨、尝试、调整,最后形成了现在的模式:通过平台,手有闲置书籍的用户可以预约上门收书。通过对书籍的版本、流通度、正版与否的鉴定,平台给予捐书人相应的购书优惠券。被捐出的二手书通过重新消毒、翻新将达到八九成新,进入平台的书籍循环系统内。捐过书的用户可以使用两折优惠券在平台购书,其他用户则以3.8折购买书。由此,实现了社会范围内的书籍共享流通,也帮助更多人实现绿色低碳阅读。“书是文化承载体,不是一次性用品。”尚晓辉说道。
尚晓辉团队一直在绞尽脑汁寻思用一句话告诉别人,什么是新书、什么是二手书。在“渔书”沈阳书店,有一对年轻人来到书店闲逛。在打量了一番后,男青年对女朋友说:“走走走,这里都是旧书。”坐在书店的一位“渔友”听到后,纠正道:“你说的不全对。对于你个人来说,你没读过的都是新书。”这个故事被分享到全国群以后,“渔书”的标语由此产生:你没有读过的每一本书都是新书。
(未完待续)(《中国孵化器》东杉)
走进“渔书”总部的小楼,第一眼就看到门口白墙上满满的广告语:“我的图书不止我一人阅读”“推动全民环保,低碳循环阅读”“SHARE,知识共享”……在三楼创始人尚晓辉的办公室,书架上也满是各类图书。看书一直是尚晓辉的爱好,也给他带来了知识和精神财富。通过求学和早期创业经历,他发现全社会每个家里都有大量闲置书籍,造纸业又是造成污染最重的行业。能不能通过一种模式能让书籍循环,同时又带动全民环保阅读事业呢?
二次创业开启“渔书”之路
早在大学就读期间,尚晓辉就看到了创业的机会。当时身处校园,教辅书籍的浪费触动了他,很快,立足校园的二手书创业干得顺风顺水。
当时,尚晓辉和创业伙伴自行开发了线上书籍检索系统,并研发了一台旧书消毒翻新一体机,确保他们卖的每一本二手书都能达到九成新。在线下,他们创办了一家校内流通的教科书循环书店;在线上,他们同步搭建了“22世纪未来生活网”--因为他们相信到22世纪,这样的图书循环共享理念和模式会成为更多人的共识。2015年,尚晓辉的创业项目被一家投资机构相中,双方很快签订了投资合同。“当时想的还是比较简单,把合同看成板上钉钉的事。”然而,这次融资却迟迟没有到位,尚晓辉团队却把所有的钱都投入了项目。
资金链断裂让尚晓辉疲于奔命,直到2016年下半年,大学生创业基金会的贷款给了他缓冲的机会,同时也为他带来了“伯乐”。对尚晓辉寄予充分肯定的投资人一次性给他融资600万元。
又有了资金,尚晓辉得以重建创业团队,在2017年开始了“渔书”这个项目。
得道多助集结“渔友”智慧
第一次项目尽管失败了,但仍留下了400多万本书。尚晓辉决定,从每一种书中抽出一本,留下4万多本书的种子。“当时想法很单纯,就想留点种子到社会上。”之后这些书被捐到了金海社区文化中心,作为公益展示馆,供社区居民阅读。
当时尚晓辉来到这家展示馆当了馆长,却意外收获了周边居民的喜爱,大家纷纷把家中的闲置书带到馆中,渐渐地书都多到放不下。尚晓辉团队敏锐地感觉到,这也许正是他们在校园二手书市场后的下一个突破点。
闲置书既然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问题,如何通过已有的经验开发一套新模式来解决?“渔书”的团队通过不断的打磨、尝试、调整,最后形成了现在的模式:通过平台,手有闲置书籍的用户可以预约上门收书。通过对书籍的版本、流通度、正版与否的鉴定,平台给予捐书人相应的购书优惠券。被捐出的二手书通过重新消毒、翻新将达到八九成新,进入平台的书籍循环系统内。捐过书的用户可以使用两折优惠券在平台购书,其他用户则以3.8折购买书。由此,实现了社会范围内的书籍共享流通,也帮助更多人实现绿色低碳阅读。“书是文化承载体,不是一次性用品。”尚晓辉说道。
尚晓辉团队一直在绞尽脑汁寻思用一句话告诉别人,什么是新书、什么是二手书。在“渔书”沈阳书店,有一对年轻人来到书店闲逛。在打量了一番后,男青年对女朋友说:“走走走,这里都是旧书。”坐在书店的一位“渔友”听到后,纠正道:“你说的不全对。对于你个人来说,你没读过的都是新书。”这个故事被分享到全国群以后,“渔书”的标语由此产生:你没有读过的每一本书都是新书。
(未完待续)(《中国孵化器》东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