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载有温度地帮扶创业者

沪上这支志愿者队伍如何擦亮创业服务金字招牌?(下)

(接上期)

一种温暖传递的反哺精神

“2000年那会我刚开始创业不久,得到了方方面面极大的关心和支持,我的创业之路比较顺企业发展起来后,我觉得可以用自己的成绩来回报关心其他创业者,所以我加入专家团的大家庭。”翁联辉聊起当初加入专家团的初衷时这么说。

这样的回答在专家团里非常普遍,从创业者到专家,似乎成为了专家团孵化服务创业者的一种特殊的反哺路径。但凡还保持着创业者、企业家身份的专家,大多都曾接受过前辈专家各种形式的指导和帮助。

“我觉得专家团给创业者最大的价值就是温度,创业者常说自己孤独寂寞冷,每一天都如履薄冰。专家团是由创业者以及扶持创业的机构的资深人士组成的,大家可以在同一个维度沟通问题。创业者可以找到聊天的人,哪怕是一句鼓励的话,就可以少一点疑惑,多一些坚定和力量。”当问及专家团能给予创业者最有价值的服务时,李万万这样回答。

浦东分团的专家肖奕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与创办书画社的赵明珍相识十多年。在赵明珍十几年的创业过程中,每次遇到比较大的抉择,肖奕总是在她身边倾听、鼓励。几年前,从小学习书法、并学有所长的女儿曹欣彤也加入了赵明珍的创业行列,母女俩共同经营书画社。肖奕则继续在她们身边,给予关心和帮助。

创业精神可以在两代人之间传承,志愿精神同样可以。早在2000年,王振寰在电视上看到上海一个下岗工人经营“庄妈妈净菜社”失败了,资深财务出身的他主动到专家团,要求加入。

“我当时觉得,财务知识是创业者普遍缺失的,而我自己有这方面的从业资历。”自己加入还不够,王振寰很快鼓动家中同样从事财务工作的儿子王翔、女婿赵伟良也投身其中,他的女儿王薇则凭借自己畜牧师的资历,成为专家团中稀缺的畜牧类专家。

从帮助下岗工人普及财务和企业经营知识,到如今在上海理工大学教了五期创业班的学生,王振寰不仅把自己的所长传播出去,还适时学习当下热门的新产业,以保持对创业群体接地气的指导。“虽然我这个年纪理应做减法,但我认为,自己有一个根,我有我的经验,我是注册会计师出身,也经营企业,知道创业是什么。”已经年过八旬,早过了70岁退出专家团的年龄,王振寰仍然将自己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创业服务领域。

王振寰的儿子王翔说:“我们都很感谢父亲把我们带入专家团。除了拥有专家团的大家庭,我们家里还有个小型专家团,我们内部也经常交流讨论。我们的大小团都很有传承(精神)和底蕴。”

同样的志愿服务精神链接了这群人,这群人用集思广益的管理机制保持着团队的活力,正如每个专家在加入志愿团时的誓词:“为提高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而奋斗!”充分践行着“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 (《中国孵化器》东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