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鱼”蒋国兴遨游大上海

讲述海派陶艺的天道酬勤与厚德载物

说到陶瓷,你脑袋里出现的是不是中国的陶都宜兴、瓷都景德镇?你可知道,高端大气的上海中心大厦、低调奢华的东方艺术中心也充满了陶瓷的艺术元素?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陶瓷艺术家蒋国兴的脚步,解读海派陶艺的文化密码。

上海中心大厦是中国第一高楼,共127层,高632米,总面积约等于外滩街道面积之和。上海供春陶业有限公司总工艺师、“上海工匠”“浦东工匠”称号获得者蒋国兴认为,外滩是一个充满人文历史内涵的街道,隔江相望的上海中心也要有人文情怀。

作为一个现代国际大都市,上海以“海纳百川,开明睿智”的城市特质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追梦人。蒋国兴幽默地称自己为一条来自宜兴的“陶瓷鱼”,“上海就像大海,让我们遨游,让我们发展,这些也让这座城市充满青春,充满活力,所以,我要做一个《鱼乐图》。”

内容上,《鱼乐图》合纵127列,对应上海中心的总层数,连横632条飞鱼,对应上海中心的总高度。工艺上,为了体现包容多元的海派基因,蒋国兴召集了国内15个著名窑口的18位陶瓷大师,融合了中国最精妙的陶瓷技艺,《鱼乐图》令世界各地的来访者叹为观止。

大胆创新的东方艺术中心陶瓷壁挂

去过东方艺术中心的人一定记得玻璃外墙内20多米高的陶瓷壁挂,这1.1万平方米的壁挂由14万块陶瓷挂片组成,开创了建筑空间陶瓷艺术的先河,被评为“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没有现成的技艺就发明新的技艺。”为了防止陶片坠落,蒋国兴用钢缆把陶片一个一个串联起来,经过上百次的实验和检测,确保了壁挂的安全性。提到这个创新,蒋国兴仍然感慨万千:“作为一个创作者,内心一定要强大。在细节上,慎之又慎,在结构和材质上,保障安全。没有勇气和力量,肯定是望而却步。”

保障安全的同时,陶瓷壁挂还实现了观赏性和功能性的统一。14万块陶片形状不一,颜色各异,随着光影的移动散发着静默沉稳的气场。陶片的背面装有吸音棉,能够起到吸收噪音的作用,让人沉浸在纯粹的艺术氛围当中。直至今天,这14万块陶片组成的陶瓷壁挂仍在东方艺术中心聆听乐符流动,注视人来人往。

陶艺匠人的“创新”与“初心”

对于自己的创作理念,蒋国兴概括为:“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做具有特定内涵的作品。”他认为,每一个陶瓷部件都是整个建筑体不可或缺的部分,他将陶瓷作品比喻为空间里长出来的花草树木,如果没有肥沃的土壤和阳光雨露的滋润,建筑的生命就会枯竭。陶瓷艺术家要和建筑设计师精诚合作,创作的陶瓷作品要服务于建筑的主题思想。

“把传统的紫砂艺术和陶瓷工艺应用到现代的建筑空间,这一切的灵感都来源于家乡宜兴的紫砂楹联。”蒋国兴工作室门口的楹联远看似刻在竹上,实为紫砂制成,背后中空,用麻绳串联,呈现出一节节一段段的风貌,颇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骨气。这也正是蒋国兴的立世之道。

“没有人品就没有作品。”蒋国兴始终相信“天道酬勤,厚德载物”,他出身陶都宜兴,年轻时堆缸、敲缸的经历锻炼了他吃苦耐劳的品质。“我们这一代人对苦难生活有感受,对美好生活有向往,对事业有追求。”

做紫砂壶时,他师从王石耕,勤恳踏实;修古建筑时,他受到章明指导,修旧如旧;为了接下保罗·安德鲁东方艺术中心的项目,他首创陶瓷壁挂工艺。蒋国兴说:“目标很重要,我想做成,我就一定要做成,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把传统文化、中国元素呈现在当今现代化的空间,是我这个陶艺家的职责。”

对年轻的技能人才,蒋国兴想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你们要吃好这碗饭,手里的活一定要硬。热爱这个行业,热爱这个工艺,热爱这个事业,把它当作生命中的一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