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区就业促进中心潘艳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奉贤区就业促进中心潘艳红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就业服务工作者,就业扶贫工作对于潘艳红来说既是责任又是一份光荣的使命。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潘艳红四年如一日奋战在就业扶贫工作岗位的前沿,她坚持扶志与扶智并行,开发就业岗位数53188个,实现贵州遵义三县和青海达日县建卡户来沪转移就业560人,就地就近就业11919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突出贡献。
情系民生不停歇,倾情奉献真扶贫
奉贤对口帮扶地区是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务川县、凤冈县和青海省果洛州达日县。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不少贫困户对于来沪就业都心存疑虑,潘艳红积极走访调研奉贤企业,充分掌握各个企业的工作环境、薪资水平、工作内容、技能培训、升职空间等情况,挑选最有优势的企业进行岗位推送。她无惧剧烈的高原反应,多次前往对口县实地了解情况,广泛收集当地贫困户就业意愿和求职困难,指导和帮助贫困户确定就业方向,鼓励他们来沪就业。在她不懈的努力下,终于组织到了第一批47名贫困户来沪就业。这次的成功给其他贫困户鼓了劲,也打消了大家的顾虑,来沪就业的路子从此打开了。
同时,潘艳红积极推动对口地区贫困劳动力“家门口”就业。在她的积极争取努力下,奉贤区就业促进中心助力凤冈县凤翔社区打造就业创业园,把企业引入搬迁安置点内,将“扶贫车间”建在了搬迁户楼下,帮助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实现至少一人以上就业,有效促进就近就地就业,真正实现“家门口”上班,让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躬身力行守初心,真情服务助就业
在调研分析后,潘艳红发现来沪务工的贫困户存在“留工难”等问题。为此她积极整合两地优质劳务资源,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探讨研究稳岗问题,形成了东西部就业帮扶联盟、动态跟踪管理、帮扶指导回访等制度,并率先与三县签订了《劳务协作协议》,通过制度化安排、项目化管理、长效化推进,不断优化岗位推荐、职业指导、组织面试、站点迎接、岗前培训、跟踪服务等流程,为有效解决对口地区就业扶贫工作的瓶颈问题提供保障,让两地的劳务协作迈上了新台阶。
潘艳红常年奔波于街镇、园区和企业间,带动更多人投入到扶贫工作中,为贫困户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每次对口地区人员来奉就业都是她最为忙碌的时候:从提前实地了解企业生产生活等情况,到鼓励企业多关心来奉就业的贫困户,培养他们掌握扎实的职业技能,提升发展潜力;从安排车辆接送、协助企业解决“健康证”办理,到走访慰问、后续跟踪服务……她都事无巨细,勤勤恳恳做好政府的“接头人”、企业的“店小二”和百姓的“贴心人”。
作为来奉转移就业的受益者,来自余庆县的张月林如今在奉贤一家塑料科技有限公司从事操作工,月收入六七千元,远高于当地就业收入。他说,“这份工作环境好、收入高,大家对我也很照顾,同乡都很羡慕,我打算在奉贤安家了!”
奋发进取敢为先,务实重行善作为
2020年的疫情阻挡了复工复产的步伐,但并未阻挡潘艳红牵系对口地区的心。疫情严控期间,她常常与对口扶贫干部通话到深夜,为冲刺脱贫攻坚谋思路,也为组织好贫困户来奉就业寻通路。她把“互联网+扶贫”作为促进贫困户就业增收的重要抓手,组织人员紧锣密鼓地制作“就业扶贫在行动”“奉贤区春风行动”等招聘视频,并在线上招聘平台也设置了“扶贫专区”,在当地广泛宣传奉贤企业的招聘岗位。
她熬夜研究新媒体、新科技,大胆创新,借助抖音平台,在全国首创直播招聘,实现疫情防控下招聘、面试、体检、上岗的无缝衔接,解决了疫情下的招聘难、就业难问题。随后,她又将奉贤在全国首创的“就业券”新政向东西部劳务协作延伸,并马不停蹄地组织区内25家规模企业,赴对口帮扶四县开展现场招聘活动和就业创业培训,并发放就业券共185张,通过政策扶持鼓励企业吸纳贫困户,帮助139人实现来沪就业。
招聘问题解决后,随之而来的是返岗复工服务。潘艳红带领奉贤区就业促进中心工作人员一起与时间赛跑,与当地人社部门以及区内的缺工企业逐个对接,开展“点对点”就业服务,帮助对口地区234人返岗复工。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她探索的脚步始终没有停下,她坚持探索扶贫与扶智并行,积极推动两地开展校企合作,实现对口地区中职院校贫困学生来奉就业见习;为当地提供一系列职业技能培训和线上创业指导,组织了对口地区520人参与新职业技能体验、培训和比赛;邀请对口扶贫企业来奉参加“创潮秀”展示活动,助推创业带动就业。
潘艳红始终坚持奋战在就业扶贫工作岗位的前沿,以担当践初心、以奋斗颂芳华,在保障民生的事业征程中,拼搏奋进、引路领航,绽放着别样的绚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