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的故事】

徐惠耀:将中国传统糕点和文化推向世界

从业多年来,徐惠耀始终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将技能学习进行到底。如今,作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杏花楼广式月饼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杏花楼技术总监,他不遗余力地培养后继技能人才,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徐惠耀看来,小点心也能做出大文章。“将传统中华糕点和文化发扬光大,推向全世界,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潜心学习中式广帮点心制作

当年,学校毕业后,徐惠耀便被分配至杏花楼担任学徒工。那时,刚刚进入单位的他,求知心切,每天一大早就来到点心间,跟随师傅们忙碌起来,为一天的食品供应做准备。“制作酥皮、搓制发酵馒头、烫制小晶皮……样样手艺我都想学,恨不得将老师傅们的所有技术都学过来。”回忆最初的学艺经历,徐惠耀记忆犹新。

为了尽快习得手艺,徐惠耀勤奋好学,有时到了午间休息时间,他还会独自留在点心间揣摩制作早上师傅所教授的技术要领,反复练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进入杏花楼两个月后,徐惠耀代表集团参加技术比武大赛,一举荣获青年组一等奖。兴奋之余,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掌握的技术还只是皮毛,未来的技能之路还很长。

之后,徐惠耀更加勤奋地工作,经常加班加点。业余便查阅大量专业书籍,了解传统产品的文化底蕴,在丰富见识的同时,跟随师傅们开发研制新产品。在领导的推荐下,徐惠耀与同事组队代表集团参加全国名小吃技术比武大赛,荣获金奖。“我们参赛的作品‘玫瑰豆沙包’也荣膺全国著名小吃的称号。为企业争得了荣誉,也为上海争了光,非常自豪。”对徐惠耀而言,兴奋之余也增添了一份使命感,即希望将传统广帮点心继续发扬光大。

带领团队推动“广式玫瑰豆沙

月饼”工业化生产加工

“广式玫瑰豆沙月饼”是杏花楼的特色产品,其玫瑰细沙的香甜糯口和饼皮的油润松软,无不体现着高超的制作工艺。随着手工制作点心逐渐向设备工业化生产模式转变,首当其冲需要变革的便是杏花楼的龙头产品--月饼。“由于我们之前制作的月饼都是手工操作,但在工业化生产背景下,无论制皮、包馅、成型、烘烤都离不开密集型操作。质量不标准,产量又上不去,大家都很着急。”

在此情况下,徐惠耀临危受命参与机械生产的产品调试工作。他跟老师傅们进行了大量反复的调制试验,从油、糖浆、碱水的投放比例,到搅拌时间、醒发时间、成型过程等进行数据汇总并反复重试修改。最终,实现机器制作的月饼,饼皮同样油润软糯,久放不硬。“我们的产品‘广式玫瑰豆沙月饼’荣获2000年全国糖制品协会工业专业奖称号,这也奠定了杏花楼在月饼工业化生产加工领域的重要地位。”

自担任新品研发小组组长以来,徐惠耀带领团队成员共同制作新品,不断试验、改进,相继开发出“心芯相连”“奶油芝士”“抹茶铭月”等系列新品月饼,取得了不错的市场销售成绩。

第一届烘焙食品国家评委、注册中国烹饪大师资深级……多年来,徐惠耀在技能之路上不断进步,攀向新的高峰。同时,借助“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言传身教培养技能人才。

在他看来,技能学习需要与时俱进,唯有静下心来做产品,不断积累、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他也希望将来杏花楼点心能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摘自《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