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点拨】

创业,“就业”的避风港?(上篇)

案例背景

小徐,24岁,2018年毕业于一所名校的生物专业;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外向的人,善于和人打交道,相信自己做市场推广应该会非常适合。毕业后顺利地进入一家外企做市场工作,他制订了一系列的市场推广策划方案,但是他的那些方案绝大部分都被市场经理所否定,只有部分得以执行,却也因为效果不佳,受到上司的冷言指责。于是他强烈地认为在那家公司没有发展空间,毅然辞职。此后的半年里小徐又连续换了三次工作,每个工作他都感觉自己被人歧视,遭到不公平的对待。由此,小徐认定自己只有通过创业才能展示自己的才华。

指导过程

●使用具体化的技术,了解困惑根源

基于对小徐的大致把握,首先需要对小徐的问题进行聚焦。使用具体化的技术,明确地了解他困惑的根源。在咨询的过程中,小徐多次表现出过分的急切,希望听到指导老师直接的处方,明白地告诉他问题在哪儿,该如何处理。随着交流的深入,小徐的情绪慢慢地平静下来,向我讲述了他学生时代。

小徐在大学四年里“策划”过许多事情。比如,他曾经凑了一笔钱批发了一些运动服,然后到一些中小学校进行推销,希望说服别人把他的运动服当校服进行批量采购;他曾经组织过乐队,进行校际演出……但是,这些事情最后的结局都不尽人意--运动服没人要,表演没有观众。

从小徐的这些经历中,我们不难看出小徐有着强烈的目标导向,这使得他做事情时可能进入非常迅速,但退出也很爽快;他有很多的创意,并时刻准备着用新方法改变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小徐对自己的职业定位还是比较准确的。但从这些失败的经历中,可以看出小徐的行为缺乏计划性。

●通过循环决策分析,引导发现问题

通过以上的叙述,我们可以发现小徐无法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只是出于己愿地想做一些事情。他还延续着学生期间的行动风格和态度,认为所有事情他都可以主导。考虑到这些方面,我让他进行了一次角色模拟,让他在想象中扮演一家医疗器械公司的市场部经理,来给一个已经离开的“小伙子”一些忠告。

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小徐始终没有把角色转换到位,他还是洋洋洒洒地谈起自己感受到的不公。最后,小徐就把核心点落实到他现在已经做出的创业决策:准备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创业,虽然自己还有些不足,但希望通过创业来磨炼自己。 (未完待续)

(虹口职介周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