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跳槽能“越跳越高”吗?(上)

案例背景:

小詹,女,31岁,金融专业大学专科毕业。小詹性格较内向,工作细致认真,她迈入职场已经10年了,但仍处于对工作不满意,职业方向较模糊的状态。

从2012年毕业之后,在一家移动设备生产企业从事过1年出纳工作,随后在一家标签生产企业从事过2年跟单文员工作,后又从事过代理记账工作2年半;因生育和照顾家庭,小詹在家待业了1年多时间。

工作期间,小詹参加过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会计初级职称考试,但考试均告失利。

现在小詹在一家油漆生产企业里担任财务会计工作。企业因疫情冲击重新调整了薪资架构,而工作强度变得更大,另加上上级领导行事严厉,小詹又萌生了跳槽的念头。

小詹向区职业指导人员咨询求助时,简历上的求职意向填的是:会计、人事专员、行政文员。

案例分析与指导过程:

孔子曰:“三十而立”。刚过而立之年的小詹,却仍处于职业摇摆不定的状态,尚未形成稳定的择业观。综合分析,对小詹的指导主要聚焦在以下几点:

●对薪资的预期与现实存在落差,心态消极

小詹说道:“我工作大概10年了,现在的薪水比好多同龄人都低,我们单位工资开得太低了。”

显然,小詹和其他同龄人比对之后,她的心态受到了影响。然而,简单地将“工龄”与薪资挂钩,却忽略了工种之间的差别、专业经验的积累、专业职称技能资质、自身对企业产生的价值以及自己在企业的“不可替代性”等众多因素。

职业指导人员建议,不应只与同龄人对比工资,也要了解他人的学业和专业情况、对职业的发展规划、工作内容及要求,别人所处的行业、为工作付出的时间精力、具备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等等。从而再反思自己的不足和短板,明白自身的差距才能有目标地提高和改正。

作为公司的办公人员,应当关注与薪资直接挂钩的主要是岗位价值和个人能力,与他人对比的目的是更好地提高和完善自己,而非停留在心理落差上止步不前。

●误以为跳槽能让各种情况好转,认知片面。

小詹的频繁跳槽,寻求更满意的工作,表面上是在积极向好,实则反映的是她消极逃避的心态。

其实,小詹仍处于想通过改变环境,而不是注重改变自身的错误心态。这种想法亦是“碰运气”的侥幸心理。例如:当工作强度变大,小詹不堪负荷,便萌生跳槽念头。

职业指导人员建议,小詹要重新审视工作强度的合理性,如果长时间存在分工严重不均、工作内容安排不合理的情况,应当和上级领导坦诚沟通,若持续无法解决现状,再考虑离职。针对“领导太严格、沟通压力大”,对小詹造成了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建议先调整自己的想法和看问题的角度。

职场的主要职能是工作和学习,领导的严厉甚至话语生硬并不会影响工作的开展,小詹要学会并慢慢接受职场人际关系中性格的多样性,学会工作“对事不对人”,并且不将他人的负面情绪转移到自己身上。(未完待续)

(青浦就促中心高洁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