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绣也可以很摩登!这只“火烈鸟”来自中华老字号
湘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起源于湖南民间刺绣,带着浓厚鲜明的湘楚文化特色。如今湘绣“老字号”突破传统刺绣的表达方式,引发了更多年轻人的共鸣……
在国潮风盛行的当下,让传统技艺“出圈”,从而获得年轻一代的关注和喜爱,是很多非遗传承人都想完成的“课题”。
从世界技能博物馆最新收藏的湘绣作品《烈焰火球》中,或许我们可以看见“中华老字号”湖南省湘绣研究所对这个“课题”的思考和解答。
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湘绣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至今已拥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湘绣主要以丝绸为底料,以中国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画为主要题材,劈丝精细,形态生动逼真,风格大气豪放,有“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
湖南省湘绣研究所捐赠的湘绣双面绣摆件《烈焰火球》长40cm、宽30cm,以透明的真丝双面绣为底料,绣面为火烈鸟的形象,由80后湘绣非遗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文创开发独立执行人夏艳设计;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项目湘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成新湘,高级工艺美术师辜金华共同绣成。
这幅曾在2018年获得“行走的非遗”中国刺绣创新作品大赛银奖的作品,从题材到刺绣工艺再到装潢方式,都突破了传统刺绣的表现形式。
作品设计师夏艳表示,“当初设计的时候,就是想跟传统的湘绣进行一个对比,因此和简约、时尚、轻快的现代家居风格进行了融合,能够给空间带来愉悦感。”
首先从题材上来说,不同于传统湘绣较常见的老虎、鹤、凤凰等,夏艳别出心裁地选择了“火烈鸟”的形象。
“这只色彩斑斓的火烈鸟背后,其实有个美丽的传说。据说羽毛丰满后,火烈鸟会一直往南飞,为的就是在南焰山用天火点燃自己的羽毛,再把火种带回楼兰古国。最后,它将在天翼山化为灰烬。因此,火烈鸟被楼兰古国的人们视为王的保护神”。
夏艳介绍说,这是自己的创作灵感来源,也是作品取名“烈焰火球”的原因。
“这幅作品的刺绣重点就在于展现火烈鸟的活力、张力。”为了让火烈鸟更生动、更有立体感,两位湘绣大师针对不同的部位,采用了不同的针法来进行表现,比如用游针、掺针表现火烈鸟嘴部的硬度和质感;用小交叉针的灵活针路自然呈现造型形态,而非传统线条勾勒形成。同时,两位湘绣大师对夏艳的画稿进行了“二次创作”,以高超的刺绣技能表现出了火烈鸟的丰富色彩,真正地将传统技艺融入到了现代的语境之中。
“这幅作品色彩非常多,面积也很小,所以在混色的时候,针线非常短。绣娘绣一两针就要换一个颜色,绣线最细用到了半丝,精度极高,最终形成了点彩效果,很有时尚感。”
除了特别的画稿和针法外,装饰“火烈鸟”的组合框也令人眼前一亮。从框架的形状来说,“外层的方形框代表的是‘地之泰’,里层的圆形框则是‘天之行’。天地合二为一,简约的现代风格中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别具一格的是,框架采用了防潮防尘纳米技术取代传统的玻璃镜框,让火烈鸟“触手可及”。
据介绍,这个名为“破晓”的无镜面“画中画”组合框,打破了湘绣传统雕花镜框式组合座架,还在2018年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外观专利。
当提到为什么湖南省湘绣研究所选择将这幅创新之作捐赠给世界技能博物馆时,夏艳表示,“世界技能博物馆的主要人群是青少年,一幅将‘三丝五色夺天巧’的湘绣跟现代人的生活、审美、情趣相互契合起来的新湘绣作品,可能比传统湘绣作品,更能引起年轻一代人的共鸣。”
而这也是毕业于湖南省师范大学中国画专业的新生代湘绣传承人夏艳,一直努力在做的事儿--用全新的表现形式把湘绣展现给大众,让更多的青年人了解它、接受它、喜爱它。
除了《烈焰火球》,夏艳还创作了一系列广受喜爱的作品和文创产品,如:
以马王堆出土文物长寿绣和乘云绣为灵感创作的《龙腾凤逸》;
获首届“紫禁城”杯中华老字号文化创意大赛铜奖的创意文化衍生品《如意》项链;
获第一届“马栏山杯”文创设计大赛文化旅游组金奖的湘绣文创产品《凤仪》饰品系列。
接下来,她也将继续挖掘湘绣的文化内涵,创作出更多符合现代年轻人审美的作品,让湘绣越来越“出圈”。她期待着她创作的这只“火烈鸟”,能在世界技能博物馆,点燃世界各国青少年对湘绣的热情。
(来源:世界技能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