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群“00后”为什么下了班还积极参加培训?(下)

傍晚5点,年仅19岁的船舶电工徐孟恩下班了。他在江南造船的食堂吃过晚饭,就赶紧骑上自行车往一个方向驶去。十多分钟后,他到达了自己的母校--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校,“正好赶上6点的课”。

他说的课,即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课程。这是上海近年来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支持企业开展的“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课程,目前已培养3万余名企业新型学徒。从制造业、服务业到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新型学徒制已经在上海遍地开花。

(续接上期)

培养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船舶电焊工、船舶电工、船舶钳工、船体装配工、船舶起重工……江南造船开设的这些新型学徒制课堂上,授课老师不是别人,正是一群专业技术过硬、热心“传帮带”的老师傅。

“工匠不仅要技艺高超,更要为后世培育人才。”这是江南造船多年来的传统。为培养新型学徒,船厂配备了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专任教师105人,其中95%的人拥有高级职称,包括上海市星光计划技能大赛专家组组长、世界技能大赛上海市选拔赛总裁判长等。

在江南技校的焊接实训室里,老师傅周沪甬正给一群学生展示仰角焊的焊法。作为一名船舶电焊工高级技师,他在船舶焊接工艺和生产技术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这些刚从学校毕业的孩子,只是初步掌握了焊接操作技能,还没达到一个马上就能进行工作的状态。”因此,他的课堂以实训为主,经常结合日常工作传授焊接技巧,而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

随着时间的推移,周沪甬注意到,学徒们的学习热情越来越高,“以前读书的时候是‘要我学’,现在变成了‘我要学’”。他感慨说,工作中的种种挑战倒逼学徒不断提升技能水平,这样的课有层次有互动,更重要的是能激发他们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

1992年,宁波小伙周沪甬进入船厂,成为一名电焊工人。30多年来,他勤恳工作、刻苦钻研,攻克了许多生产技术难题,为我国海洋装备的更新换代作出了巨大贡献。当年,像他这样坚守一线的产业工人不在少数。然而,他观察到,现在行业流动性越来越大。“焊工手里有团火,四季炙热无处躲。十个焊工九个黑,全身上下全是灰。”焊花绚烂绽放的背后,是又苦又累的工作日常,这让许多年轻人萌生退意。“我们开展新型学徒制,不但要传授技能本领,更要传承工匠精神。”周沪甬经常向学徒们讲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故事,激励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

对此,“00后”船舶电工王宇阳给出了坚定的回答:“工作哪有不累的呢?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应该踏踏实实走下去。” (来源:伴公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