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婚未育”是求职短板吗?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为了有利于改善中国人口结构,保持人力资源禀赋优势,国家实施三胎及配套支持的优化政策。生育新政下,职场女性的就业问题又成热议。
【案例】小黄,24岁,大学所学医疗康复专业,毕业实习期间在医疗机构做过相关的工作。医护工作辛苦,加班超负荷是家常便饭。小黄结婚后,为了兼顾家庭,希望从事朝九晚五的工作,所以转行为门槛低接受度高的普通文职。本次失业前,她有过近一年的文员工作经验。失业后她积极的投递求职简历,也获得一些面试机会,可往往初次面试后就没有后续消息了。
小黄几次面试碰壁,她把面试失败归结为自己“已婚未育”。怀抱着求职的无奈与择业的迷茫,她预约了闵行区的职业指导服务。
【指导建议】小黄的本科专业为医疗康复,想要跨专业就业,本身是很有挑战性的。虽然文职文员类岗位对于求职者来说门槛较低,可是应聘此类岗位的人员也较多,竞争激烈,从单一职业技能来说小黄的自身条件不占优势。指导老师建议她利用专业背景,结合之前的工作经历,重新整合简历,突出所学的医疗专业,对涉及医疗、康复、养老等产业的招聘信息多加关注,充分体现优势,增加核心价值。
考虑到求职者职业技能问题,建议她可以进行文职行政类的技能提升,自身价值最大化。在求职中,体现自己的成长性,同时也是给到用人单位更多选择你的理由。同时避免广撒网的海投模式,精化岗位与个人的匹配度,有的放矢,降低不必要的精力消耗,提振求职信心。
小黄认为“已婚未育”的标贴给她造成了困扰,其实无论是否在当今的“三孩时代”,婚育问题都是老生常谈,用人单位对女性求职者会比较容易问到“有没有男朋友?”“准备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小孩?”“有生二胎的打算吗?”“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等等与职业稳定性相关的问题。此时,求职者的回答尤为重要,真诚的态度,合理清晰的职业规划,专注在自我能力与岗位匹配度上,自信应对,为面试增加分值。
“婚育状况”在面试中是企业对于员工稳定性的考量参考值,但并不是面试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求职与招聘的本质目标是“人岗匹配”,面试中会更多地考察个人职业能力,岗位匹配度以及发展潜力值等,这些才是决定是否适合录用的关键。
其实无论任何事或人都有所谓的长短板,优势劣势并存是常态,如果将某种劣势定义为短板,那么只要你的长板足够长,短板就没那么重要。对于面试中绕不开的婚育问题,求职者应建起“最强大脑”,自信从容应答,发掘“能力长板”,发挥职业优势,不再纠结所谓短板偏见与压力。
【后续跟踪】本次职业指导后,小黄重新调整了求职策略,简历描述中突出自己医疗康复方面的专业背景,求职目标锁定医疗服务类企业,目前小黄已经成功入职一家医疗科技公司从事销售文员工作。我们也祝愿并相信其他女性求职者一定可以成功就业。
(闵行就促回莺通讯员黄莉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