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特殊大学生燃起新的希望

小林是大宁路街道辖区内的一名应届毕业生,今年6月的一次招聘会现场,职业指导师接待了他。

小林戴一副框架眼镜,长相斯文,形象良好。从社区就业援助员处得知,小林幼时母亲病故,父亲在疫情期间不幸去世,家里只剩他一人。

可能由于家庭情况等原因,小林性格有点内向,说话声音很轻,谈及求职方向,个人表示比较迷茫,提出只要能找份维持生计的工作即可。

综合分析小林个人情况,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虽是本科学历,但由于在校体能测试未通过,只能先拿到结业证书。

2.性格比较内向,在外地就读高校,又无家庭成员,因此社会关系单一,就业信息渠道狭窄。

3.没有相关专业技能资质证书和相关实习经验,由此基本没有专业实践经历和实践优势。

基于以上情况,职业指导师认为尽快帮助小刘找到一份工作,能够让他维系生活是当务之急。通过搜索相关招聘信息,职业指导师得知某基金会正在招聘一名男性文职工作人员,对照招聘岗位要求,小林的情况基本符合。职业指导师先联系了单位,着重介绍小林的学习背景及家庭情况,同时表示小林住在单位附近,若有需要可随叫随到。在两轮面试后,单位对小林达成录用初步意向。7月中旬,小林通过了政审、体检,8月1日正式入职。

小林属于比较“特殊”的大学毕业生,这类毕业生的求职困境根源往往是身体缺陷或家庭条件的局限,尤其需要街道社区和社会公益组织、基金会、行业协会以及相关企业的关爱和帮助。其本身要放开心态、合理减压,跟老师同学们多交往交流,跟社会多接触实践,拓宽自己的信息渠道,帮助自己渡过阶段性的难关,尽快寻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踏入社会开始新的生活,努力实现自我价值。(静安职介李小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