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中国技能长廊--看神奇古籍“芝麻开门”(下)

今年11月,位于杨浦滨江C位的世界技能博物馆向公众正式开放。这座全球首家冠以“世界技能”之名的实体博物馆的展区,和其他博物馆有啥区别?每个展区里又有哪些值得打卡的展品?接着上期,我们继续按照展区顺序,为大家一一介绍展区的板块结构、布展逻辑脉络和明星展品。

展区三:技能发展与中国Skills development and

China

上海世界技能博物馆第三展厅主题为“技能发展与中国”。

匠心起于方寸,绝技永续传承。昔日黄浦江畔织机轰鸣,今日华夏大地高铁呼啸而过,万里长空更有中国卫星巡航九天。

第三展区记录了几百年来中国技能从业者以上乘的匠心和精湛的技艺影响世界、推动中国工业发展、共同撑起华夏脊梁的历程。(续接上期)

4.百年校门镌刻职教精神与时代脉搏

“学而优则仕”,1000多年历史的科举制度,令中国主流社会对职业教育一直存在偏见。直到100多年前,在经受了西方工业革命带来的冲击之后,中国的职业教育在洋务运动时期终于开始萌芽。

1866年,左宗棠成立福州船政学堂,这是中国自办的第一座职业学校。1917年,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联合蔡元培、梁启超等48位教育界、实业界知名人士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研究、倡导、实施职业教育的全国性的教育团体。次年,职教社在南市陆家浜附近筹建中华职业学校,今天这所中国百年职业学校依然在打浦桥培训着中国新一代的青年人。

第三展区用了很大的区域重现了中华职业学校当年的校园场景,搭建了校门、展示了校名碑的复制品以及大量当年图片。当然还有包括福州船政学堂在内,中国早期职业教育的珍贵资料。

从“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到“双手万能、手脑并用”,这些理念都能看出黄炎培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他的这些思想深受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影响,杜威在《明日之学校》中指出:“人们所从事的各种职业,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种种需要和目的。这些职业都在维持着构成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和种种事务与其他事务之间的种种关系。”黄炎培同样认识到,教育制度应该让教育和生活产生关联,而不是使二者分离。

第三展区的互动活动,一个六七十年代的家庭顶配--房间里放着“三转一响”,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四大件”是六七十年代陪嫁物品的代名词,不仅代表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物质生活水平,更记载着“中国制造”的技术进步。

5.华夏非遗“集邮册”

第三展区还有一块重头戏,就是一系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乾隆扒花粉彩瓷瓶,现代苏绣的创新代表作《星空》以及寿山石雕和剪纸系列作品等。

值得注意的是,展厅墙上同时展示了距今1000年的雕版印刷技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和欧洲第一本单个金属活字印刷书籍《古腾堡圣经》的复制件。《古腾堡圣经》是欧洲第一本大规模印刷的书记,是15世纪欧洲印刷技术伟大进步的缩影,但同样是“活字印刷”,中国毕昇的泥活字要早了约400年。

这一展区的收尾,是中国根艺大师吴先金先生历时300余天的精品力作《中国梦》。作品选取号称“帝王之木”的金丝楠木为原料,材料本身就极其珍贵。巨大的树根上,万里长城彰显东方神韵,56个民族共同托起中国梦;天真少女绚丽鲜花,展现祖国欣欣向荣未来充满希望;和平鸽放飞和平向往,象征强大的中国拥抱世界;整件作品传递出中华大地蓬勃向上的精气神,拥抱世界拥抱明天的民族自信和自豪。

(来源:世界技能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