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4次,与技能隔空对话 畅游工业革命的改变世界之旅(下)

去年11月,位于杨浦滨江C位的世界技能博物馆向公众正式开放。这座全球首家冠以“世界技能”之名的实体博物馆的展区,和其他博物馆有啥区别?每个展区里又有哪些值得打卡的展品?接着上期,我们继续按照展区顺序,为大家一一介绍展区的板块结构、布展逻辑脉络和明星展品。

展区六:技能与工业革命Skills and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世界技能博物馆三层的第六展区,以“技能与工业革命”为主题,展示面积473㎡。该展区以不断迭代、飞跃进步的四次工业革命为线索,讲述了技能始终是推动社会发展、确保经济繁荣、促进社会进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伙伴。

(续接上期)

4.“超越人类”与“回归自然”的“十字路口”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演进,人类来到一个十字路口。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联合国发展规划委员会副主席克劳斯·施瓦布曾言:“第四次工业革命有可能实现人类的‘机器化’,影响人性传统的意义源泉--工作、社会、家庭和身份。”

如今,我们依旧身处工业4.0时代:无处不在的移动互联网、更小、更强大、价格更便宜的传感器,以及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完全颠覆了人类感知世界、解读信息和传递信息的方式,信息传输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

这一区域的互动投影墙上,你会留意到影像讲述的“深蓝”计算机的故事。这台诞生于1997年的IBM计算机击败了国际象棋大师加里·卡斯帕罗夫,成为计算机科学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

深蓝2号计算机每秒可以计算2亿步棋,有时可以计算30步。这是一个重要而令人震惊的时刻,说明人工智能正在赶上人类智能。

深蓝计算机的系统架构师和芯片设计师许峰雄也是一名象棋大师,他早在学生时代就意识到,只要自己全身心投入,就能成就伟大的事情。这也正是工业4.0时代经久不衰的“成功秘籍”:努力工作、拥有创造性思维、学习社交能力与团队合作。

仿生学在工业4.0时代的大规模使用则打通了人工与自然之间的界限,让人类个体自身心、手、脑的协同利用与发展无限拓展。

在费斯托仿生数字学习体验区,你可以通过互动投影体验空间结合实物展品、图像以及动画,了解变色龙伸出舌头捕捉昆虫的方式,促使工程师开发了一种可以捡起水果和蔬菜的抓取机器;学习多骨鱼的尾巴如何通过弹性组织连接纵向射线,催生了应用于软性机器人抓取的“鳍射线效应”的发展;看到仿生大象手臂如何模仿大象鼻子的结构和功能……在工业4.0变革的洪流之中,我们要借助时代优势和信息优势,更好地适应甚至改变身处的时代,通过自身的技能书写未来。

5.畅游银河,“火神”空降

技术的进步为人类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将触角伸向太空,探索更多未知世界。面对地球之外的行星、恒星和星系,相关技术人员更需要掌握“十八般武艺”。

宇航员需要学习国际空间站操作的各项技能;而远在地球的专业人员则建造穿越大气层的火箭和火星探测机器人等设备,操作和维护成千上万的零件,为他们提供支持。

在“技能与太空探索”主题区域,你将走进博物馆悉心打造的沉浸式多媒体互动空间,在四面环绕的太空场景中,体验成为宇航员的感受。

还记得2020年文昌那次振奋人心的火箭发射吗?“长征五号”搭载“天问一号”探测器及其任务火星车“祝融号”,走出了世界火星探测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步。

寄托着火神祝融的光明寓意,“祝融号”是中国首个登陆地外行星的探测车,它的登陆使我国成为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今天,在世界技能博物馆的第六展区,你能看到1:1复刻的“祝融号”火星车模型。

展品提供方上海航天探维传媒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与大量航天领域科研、技术人员的深度合作,精准还原了火星车的基本构造和重要细节。我们能通过近距离观看“祝融号”模型,感受航天工作者的伟大精神和浪漫情怀。

从宇宙望向地球,经当下回溯历史,由现在放眼未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时空穿梭的对话间,我们不断体会到:微小的发明创新,看似人类文明的一小步,走出的却是一个无限的大未来。(开馆展陈内容以实际展出为准)

(来源:世界技能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