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0多名失业人员再就业,上海长宁15个站点覆盖全区
“这份工作让我在照顾家庭的同时可以获得收入,非常感谢工作人员的帮助。”全职妈妈李女士在站点就业工作人员回访时由衷表达了感谢。由于离开职场时间太久工作经验相对缺乏以及缺少必要的职业技能,李女士在求职路上屡屡受挫。在华阳街道的服务下,李女士将自己的求职目标锁定为零工岗位,并积极参加了零工专场招聘会,最终入职了一家手工业企业。
这是长宁区“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点在发挥促进就业过程中的缩影。
今年以来,长宁区人社局探索建立“全方位”指导、“全覆盖”网络、“全链条”服务的工作机制,全力推进“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点建设,不断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织密基层服务网络,促进各类劳动者高质量充分就业。截至5月底,全区已建成15个站点,覆盖全部街镇,共帮扶2300多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000多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60多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创业。
以健全工作机制为支撑点,开展“全方位”指导
长宁区人社局全方位对“15分钟就业服务圈”就业服务站点建设工作开展指导。
健全专班指导机制。第一时间成立“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工作专班,由局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局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要求,强化责任落实。从站点筹建阶段开始,对照建设标准对全区10个街镇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助站点开展标准化建设。
健全工作调度机制。每周开展站点建设工作调度,聚焦目标任务,加强统筹协调,细化工作措施,推动站点建设“五个到位”,即:站点建设到位、人员配备到位、事项梳理到位、服务规范到位、业务培训到位。
健全常态化检查机制。常态化对街镇站点建设情况、工作情况等进行检查并给予反馈,每月对全区站点建设情况进行指导,帮助站点及时整改落实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确保建成站点均能符合软硬件要求,正常运转提供服务。
以保障站点建设为落脚点,打造“全覆盖”网络
长宁区人社局合理布设站点,为站点提供各类保障,确保站点顺利运行,提供服务。
站点建设覆盖所有街镇。根据居民需求分布情况布设社区就业服务站点,做到站点建设全覆盖所有街镇。将站点嵌入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内部共享空间,除了建设“家门口”站点以外,还将服务场景进一步拓展,建设“楼门口”“校门口”站点,丰富服务内容。
资金保障覆盖所有站点。根据站点分布和实际功能需求,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统筹安排工作经费,为站点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会同区财政局制定资金申请、使用和管理制度,保障每个站点的工作经费落实到位。
能力保障覆盖所有工作人员。每季度组织开展针对全体站点服务人员的常态化业务培训,结合专项业务技能等开展专项培训,提高站点服务人员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此外,根据重点工作安排,不定期组织专项培训。今年以来,已开展各项服务能力提升培训20余场,其中既有建设标准解读、基层就业服务平台操作、直播带岗业务等专题培训,又有调查排摸方法、档案管理、就业援助工作等业务培训。
以提升帮扶质效为发力点,提供“全链条”服务
长宁区人社局以社区就业服务站点为服务阵地,合理配置资源,制作《长宁区“15分钟就业服务圈”政策服务手册》,涵盖职业介绍、就业援助、创业帮扶、技能培训、高校毕业生等方面,为劳动者提供岗位收集、岗位发布、人岗匹配、服务跟踪全链条服务。
推荐多类型就业岗位。在
日
常岗位推荐的基础上,结合区零工市场建设工作,将零工岗位推送覆盖全部站点。针对街镇居民需求,适时推出零工专场招聘会。截至5月底,已提供就业岗位8000余个。
开展多形式就业活动。制定全区站点活动排片表,按月统筹、按周推进,开展各类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活动。今年以来,共举办特色就业创业活动74场,其中招聘面试活动47场,就业创业指导活动16场,沙龙讲座8场,技能培训活动3场。
提供精准化就业服务。根
据各街镇服务群体的特点和服务需求,挖掘区域资源禀赋,提供精准化就业创业服务。如北新泾街道爱馨苑服务站,针对辖区内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群体较多的情况,提供“特别匠人”职业技能赋能、咖啡烘焙、居家照护等特色就业培训项目,与助老助残、慈善救助、智慧康养等多项服务配套联动。天山路街道金虹桥驿站,利用自身商圈资源,开展楼宇企业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为高校毕业生与楼宇企业搭建对接桥梁。
做好持续性跟踪回访。站点为每一名求职者建立完善的实名制跟踪台账,定期通过电话调查,上门服务等方式回访,动态掌握就业情况、技能状况和求职意向,及时提供进一步指导服务,提高就业成功率。
(长宁区人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