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一“医”实现就业安心
案例背景:
刘师傅,今年48岁,家庭比较困难,急需一份工作。
刘师傅长期从事机械技术工作,有丰富的技术经验。工作人员当场推荐了几份技术工作,并与招聘方联系面试时间。经过初试复试,刘师傅成功入职上海某电气有限公司工程技术人员。
但是好景不长,刘师傅再次来到职介窗口,抱怨工作氛围、环境等。职介老师与企业沟通了解到,刘师傅在工作时脾气比较急躁,与同事相处也不是很融洽,现在已经辞职了。
过了一周,当再次询问刘师傅情况时,他表示已经在一家私企上班了。可是好事多磨,短短5天后,刘师傅再一次致电,希望老师可以帮助联系交通协管员的招聘面试。
像刘师傅这样性格的人在窗口屡见不鲜,面对急脾气如何把握心态进行指导呢?
案例分析:
从中不难发现一些阻碍刘师傅就业的“绊脚石”:
1.性格较冲动,心态不易调整
刘师傅当工作职位从高处换到低处,或在工作中与同事之间出现矛盾,便产生了“玻璃心”,容不得半点批评,面对一份薪资变少的基础岗位,心里难以接受,心态无法转变。
2.条件要求过多,缺少自我认知
刘师傅在求职过程中比较注重工作环境、薪资待遇等外部条件,并且要求离家近。完全忽略目前求职市场人才过剩的现实,觉得自己有一门技术,择业期望值便居高不下,然而求职聘用是双向选择,求职者衡量企业的同时,企业也在遴选更优秀的求职者。
3.家庭情况特殊,求职期待升高
很多时候,家人的条件和状况也是造成工作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刘师傅有个妹妹,没有一技之长,学历也普通,之前在外地生活,这两年投奔哥哥,来上海以后也没找到工作。因此刘师傅在需要照顾妹妹的条件下,只选择工资高的工作,而忽略了实际需求。
指导建议:
从刘师傅的情况看,首先要从“医心”开始。为此指导老师制定了一对一的帮扶计划:
◆放下执着心里,顺应市场需求
刘师傅有一定专业技能,但并没有达到专业技术骨干的要求,指导老师希望他能多了解就业市场和职业行情,根据就业市场情况转变自己的求职预期。个人职业道路不一定是笔直而一成不变的,面对当下职场现实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实现稳定就业才是硬道理。
◆纠正错误心态,调整求职目标
从其自身实际条件出发,放下攀比心态,提高认知水平才能稳定就业。了解整体求职市场环境,克服理想主义,多参加线下招聘会,适当降低求职期望值,先参加工作,更好地带动其他人实现就业,才能让家庭保持正常生活,带来的可能就是一个家庭的幸福感。
不久,刘师傅成功通过了面试,得到了交通协管员工作岗位。指导老师给他“加油打气”,希望他坚持下去,努力实现稳定在岗。(闵行职介何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