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简历中的“蛇足”
葛女士,精英白领。在接待中向我展示了各种证书,从学历到职称,从金融、培训到健康养生。事业有成的她生活中也是自信满满。目前丈夫创业,儿子出国,47岁的她突然想把工作压力降下来,在职业生涯末期不用日夜加班,多一些时间享受生活。离职后原想凭着自己的实力和努力,降尊纡贵找份文职工作不难。但事与愿违,数次面试都没谈拢,甚至有单位直言“您这么高端的人才我们不敢请”。
小陈,一名应届生。为图省事,她做了一份“万金油”的简历。可投了4个月,面试通知只收到三次,而这三份工作都不是理想的职位。她不禁感叹,找工作怎么这么难呢?
在阅读葛女士和小陈的简历后,我发现两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各项优点。听上去,这似乎很合理,也很正常。求职嘛,不就是展现自己的优点吗?非也。所谓物极必反。任何事情,都有一个适度原则,缺之不足,过犹不及。先以葛女士为例,她的工作经历和各项证书一写,让人感觉太优秀了,而她应聘的却是一些层次较低的工作。这就好像著名影星关晓彤跑到一个普通人面前说“我想嫁给你”,正常人的第一反应绝对不是欣然接受,而是会问“你为什么不选鹿晗”。同样,葛女士面试也经常被质疑“你为什么不选择更好的工作呢”?任她百般辩解,别人也难以全信:一个月薪原本好几万的人能突然接受数千元的工作?除了稳定性,企业还有一层顾虑,试想葛女士曾经的职位比未来的上司更高,能力更强,家境更好,品味也更高。那让未来的上司如何驾驭这位下属?
再来看小陈。证书有一堆:普通话二级、运动员二级、计算机一级、公共英语A级,大学英语四级、初级口译、电子商务、网络管理员、教师资格证、营养师、电工证等等。荣誉也不少:校运会单项第二、优秀宿管员、校技能比赛三等奖等。实习经历除了单位安排以外,在某鸡排店和营销公司做过一个月兼职。虽然这些内容对应届生而言也算不错,但要应聘IT专员,大都却显得毫无关系。偏偏岗位要求的“具有国家计算机二级证书或相当水平”,她却只有一级证书,尚有差距。且单位要求“善于沟通和协调”,她简历中的“爱好”一栏写的却是显示其偏向独处的“音乐和阅读”。除此以外,小陈的“万金油”简历看似漂亮,实则缺乏明确的求职方向,让人不知道她究竟想往哪个方向发展?这和曾经在《奇葩说》里被高晓松骂得狗血淋头的清华博士生梁值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梁值是自己说出来,而小陈表现在了简历中。
其实企业招聘,只是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无论简历或是面试,任何与应聘岗位无关的我们都可称之为“蛇足”,“蛇足”一多,求职效率立减。那如何把握这个“适度”原则呢?说穿了毫不复杂,只需围绕岗位要求阐述竞聘优势即可。葛女士只需在简历和面试中稍敛锋芒,将过去工作职位、业绩、收入以及部分证书等一笔带过甚至略去,只表现出适合应聘职位的一些特质即可。而小陈则首先要看清楚招聘岗位的具体要求,对“硬件不符”的岗位不要盲目应聘;其次要修改简历,根据不同的求职方向、职位要求调整竞聘优势,使求职策略更具针对性;最后要调整心态,莫“病急乱投医”,无论“高攀”还是“低就”,不合适的工作应聘了难得善终,只能是浪费感情。 (姚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