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社保人生”
2005年的一个夏日,我走出了校园,迈入了中山南路865号的大门,从此开始我直到今天的社保人生。
初始的懵懂
初到上海社保,我来到了浦东社保中心工作,中心领导给我们一群年轻人安排了带教老师,然后我们就跟着带教老师学习各类社保业务。还记得初次坐上柜台的那天,带教老师坐在我左边,单位经办人坐在柜台外边。一个简单的转入补缴业务,我一边接待一边操作,一边录入一边大汗淋漓。终于全部办妥,我松了一口气。至今我还记得,当时刚走不远的经办人,回头看着我,善意地对我笑了笑说:“小朋友,卡没有还我。第一次吧,没事的,以后就好了”。于是,这个下午的大汗淋漓与经办人善意的鼓励开启了我的社保生涯。“持卡办事”也就成了我的社保初印象。
成长的烦恼
时光来到了2011年的夏秋,这一年我在社保经历了又一个记忆深刻的时光。随着外省市户籍人员参保政策开放,参保的人群又有了大幅扩张。那个夏天,记得每天的午饭都不能按时去吃,下班都无法准时回家,至今还记得当时自己柜面上的口号,“白天叫号收下它,晚上加班做掉它。”当时每天的大厅里都挤满了人,中心的各级领导都在大厅维持秩序,疏导人群。还记得那一年在青年座谈会上,自己还开玩笑说“工作无穷无尽,收入微不可言”。但当时领导告诉我们,很快我们的业务就会推到网上,证明也可以自助打印,待遇也会有所提升。大家一起熬一熬,未来一定会更好。这个异常忙碌的夏天和秋天,满满的都是我的烦恼。但是今日回头想来,“社保扩覆”何尝不是我成长中的里程碑事件。
工作的转变
“啊,这个是什么单子?”服务对象看着手里的受理回执,不解地提问。这一年我们的办事模式又发生了新的变化,从当场出具核定表,到了如今按照业务种类进行“受理制”调整。一些年长的经办人疑惑地看着我们,“以前这样直接给回单不是很好吗?”“那我这个算办好了吗?”模式的调整,使得我们在接待时需要花更多力气进行解释,取得服务对象的认同,虽然偶有责难,但是大家清晰地感受到,等待时间的减少、大厅人潮的退去以及工作压力的减轻。通过我们的努力解释,终于让服务对象接受了我们新的经办理念,也使得服务越来越规范,经办越来越合法。“受审分离”是我们工作的一项重大转变,更是我们执行“依法经办”这一理念的升华。
如今的回望
十多年的时光,倏然而逝,一转眼我已接近不惑之年。现在回头看来,我走出了校门,就进入了社保的大门,十多年的职业生涯显得如此专一,但是这段经历并不简单,我分别在浦东分中心、卢湾分中心以及黄浦分中心工作,曾经也在市人社局、闵行分中心轮岗工作,不同的工作岗位锻炼了我的能力,开拓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人生。回首望来,我在社保中心获得了收入,提升了能力,更收获了爱情,组建了家庭,见证了生命的延续。感谢社保,教我做人,育我成长,我也会以我所能,回馈社保,服务社会。
我是社保人,我骄傲。
(茅盛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