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求职中的抑郁情绪(上)

小萌,某大学在读大四学生,在校成绩优异,曾获得过国家奖学金。临近毕业时,在大学举办的招聘会现场咨询摊位前,她和职业指导师咨询交流中,压抑的情绪一触即发,眼泪奔涌而出。

指导师安排她开始正式的职业指导。小萌说:自己曾在一家研究所有过一段2个月的实习。期间,她觉得自己做得不是很顺畅,和带教的老师、同事相处总觉得格格不入。很多工作由于没有接触过,她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却屡次被否定,工作上成就感很低,这使得她感到工作环境比较压抑,在实习结束后,双方也都没有继续下去的意愿。

同寝室的同学大都已经找到了心仪的工作,看着她们一个个意气风发,成绩一直比她们优秀的小萌产生了自卑的心理。生活中的她生性敏感,人际交往的技巧和灵活度较弱,一旦遇到一些事情,她很难真实直接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在陆续的求职过程中海投简历没回音,要么就是她想去的公司不要她,想要她的公司她又不想去。

综合这些方面,小萌觉得自己最近的压力很大,产生了一定的抑郁情绪,出现了一定的身体不适状况,比如情绪低落、伤感、时常哭泣,求职意愿低,动力不足,职业选择迷茫。

当今社会和职场都竞争激烈,企业对员工的综合要求越来越高,应届生的数量又年年攀升,就业压力是产生求职抑郁的一个社会因素。同时,应届生缺乏对就业市场、就业岗位的了解,又是初入职场,社会和学校要求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在适应的过程中遭遇挫折,就会产生软弱、退缩和缺乏信心的表现。还有些应届生会抱怨学校牌子不硬、父母地位不高、没有关系难就业等,却无视主观能动性、自身实力和机遇条件的因素。这种“内归因--怨妇”或者“外归因--愤青”的心理直接导致了抑郁情绪的出现。

指导师首先让小萌放松心情,告诉她像很多应届生一样,在求职中都会遇到各种问题,产生暂时的不良情绪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接下来,指导师对小萌的整体生活情况、情绪状态、心理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判断是否存在较严重的心理症状需要心理治疗干预。在排除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情况后,进一步了解小萌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发现小萌从小就由隔代抚养,缺乏安全感,在上海孤身一人学习生活的情况使她更缺少人际支持系统。因此,先帮助小萌解决她的情绪问题、人际问题,再一起进行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

指导师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参与进来进行职业指导,咨询师指出:小萌觉得压力的点来自于和寝室同学的关系、实习中与带教老师和同事的关系,她都采用一种消极的人际处理模式:对不喜欢的人,她认为很难沟通,于是采用尽量不沟通不理睬的模式。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可能每个人都恰好是“对味”的人,因此在理智上,小萌明白了学会和自己不喜欢的人打交道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旦意识到了这点,经过几次指导和咨询的过程,聪明的小萌渐渐改善了自己的人际交往模式。 (未完待续)

(职业指导师熊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