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么引发了她的择业困惑?(下)

(接上期)

显然,这是典型的“全”或“无”以及“灾难化”的认知歪曲模式。

从晓雯自述的过往生活与学习历程来看,她从小学就一直很优秀,父母对她要求很高,全力以赴的她也不辜负父母的期待,学业一直名列前茅,一直按照自己的计划和目标一步步前行。直到德国交换学习时,晓雯发现身边有许多的优秀者,感觉自己不优秀的认知观念让她陷入焦虑,她把这归咎为自己对专业的投入度不够。所以当遇到难题、偶尔的疲倦、工作日刷个剧看场电影,都被她诠释成对专业的不热爱;如果此时再看到其他同学正忙于学习和实验,便更加不安和自责,也对职业选择产生怀疑。

通过职业指导师的引导,将认知歪曲“曝光”,晓雯意识到第一和不好之间是一个连续谱,无论多么热爱一个行业,都会遇到障碍和挑战。没有一份工作是百分之百感兴趣的内容,一份工作中往往有一些是求职者感兴趣愿意投入的,而另一些是根本不感兴趣但又不得不完成的。找到自己焦虑和怀疑的症结所在,晓雯的认知更加客观和理性,能够接纳不完美的意识,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应对挑战。

三、制订学习计划与职业发展道路,重燃进取激情

在晓雯领悟到影响职业生涯决策的内因之后,职业指导师与晓雯分析讨论其近些年特别有成就感的经历,以找回自我初心和信心。

从晓雯的专业和性格特点出发,再次引导她探索自我能力和评估职业生涯目标,理清择业定位和方向,驱除意识中的迷茫和心理障碍,激发重燃进取精神。结合最后一学年学业,确定专业博士论文的时间节点、择业的方法渠道和求职资源潜力,制定了明细的择业、求职和操作计划。

从表面上看,晓雯的择业困惑是职业生涯发展问题,但实质上是对“全”或“无”的认知模式歪曲了客观现实,妨碍了学业和求职者的职业发展,进而影响她的日常生活和人生幸福感。通过职业指导师的引导,晓雯廓清了择业困惑和问题的症结,克服走出舒服圈的担心和对未来的忧虑,从而不忘初心,坚持自己的梦想,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做出贡献来回报家人和社会。

(虹口就促中心 贺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