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正心态助力“海归”上岸

曾经的海归在就业市场的定位是体面高薪,然而随着这一群体数量的日益增多,尤其疫情和市场乏力导致不少企业经营困难,相当数量的海归迫于无奈成为“海带(待)”,手持海外高校毕业证书,却收不到心仪offer在家待业。

广中路街道的小刘是“海带”,就业援助员在失业人员名单上看到他的信息后,打电话沟通了解情况,并告知工作站的就业服务内容。当时,小刘明确表示自己有海外留学背景,暂时无需帮助,只留下了就业工作站的联系方式。然而,一次次的求职碰壁,磨灭了小刘初期的自信和热情。

就业援助员及时跟进相助,从观念转变到岗位推荐,全程陪伴帮助小刘做好求职应聘准备。

■调整心态,学会放下留学“光环”

对留学生来说,大多数人对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预期很高,对于就业选择十分谨慎。据统计,海归的专业基本集中于金融、管理、工程等方面,专业密度高,人才区别较小,就业难度增大。

面对现实,小刘意识到留学背景只是找工作的加分项,如因此对基础类工作嗤之以鼻是不可取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会更看重工作能力,相较于国内有实习经历的应届生,海归并不占太大优势。

保持严谨的态度对待择业固然不错,但也要结合市场需求,根据专业拓宽视野,适当放低要求,也可以考虑跨行业发展,挖掘尝试更多适合自己的岗位。

■立足现实,努力提升求职技巧

在某些行业中,国内和国外的实际操作过程存在很大差异。虽然手持境外名校学历,如果不了解国内一些行业实际情况,简历中的关键词描述与行业所需人才的匹配度不高,会导致简历初审都无法通过。

就业援助员帮助小刘归纳求职的能力和个人优势,分析当前求职的机遇和可能遇到的障碍,根据个人的专业、兴趣、性格和能力,对简历进行了调整,强调面试中的注意事项。

利用小刘自身在语言和学历方面的优势,建议聚焦在本专业的服务类岗位。通过就业援助员的帮助,目前小刘成功入职了一家大型企业,从事咨询工作。

(虹口广中路街道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