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迷途”人员重返求职路

案例回放:

L先生今年48岁,曾在某国有单位工作了5年。然而,因失足犯错,锒铛入狱。

出狱后的L先生没有了工作,长久与社会脱节有诸多不适应,L先生也尝试过继续找一些需要体能的工作,但由于年龄问题,几经寻找都碰壁而回,导致L先生失去了就业的信心。

本镇在日常调查摸底工作中获悉L先生的情况,随即主动电话联系他本人,了解具体情况并展开详细的就业帮扶。

指导过程:

一、摆正心态,打开心结

刑释人员的心理往往不同程度都有挫败感和自卑感。L先生遭遇三番五次的求职失败后,导致他在心理上严重受挫,觉得自己和社会脱节,是被社会淘汰的人员,难以再实现就业。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对L先生进行了职业指导,介绍目前本区就业形势以及对特殊人群就业的关怀帮扶工作。通过沟通交流,更多地站在L先生的角度分析问题,找出求职困难的症结,让L先生学会释放焦虑,逐步打开心结,重拾对再就业的信心。

二、在线寻岗,求职拓展

为了帮助L先生获取更多渠道了解就业信息,找到合适本人的就业岗位,尽快实现再就业,除了积极参加线下招聘活动外,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帮助L先生学习使用“上海公共招聘就业新平台”“崇明区公共就业招聘平台”等在线求职平台,掌握平台操作使用方法,如何进行线上查看招聘信息,并指导L先生利用线上平台进行自主求职简历投递,引导学习新兴社交互动交流方法和新媒体信息查寻。

三、协同帮扶,助力就业

经过职业指导,L先生不仅走出了焦虑的心理误区,还学习掌握了求职面试的技巧。前不久,经多方挖掘匹配,本镇周边一家制造业企业正在招聘人员,指导老师联系了招聘方,对方愿意给L先生应聘面试机会。L先生了解招聘岗位要求,做了相应的面试准备,前往企业进行了面试。一个礼拜后,受理中心接到企业的通知,L先生面试表现良好,后试工也顺利通过,很快给L先生办理了录用手续。在后续回访中了解到,L先生在公司工作表现不错。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如何引导刑满释放人员重返社会、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关键要体现有业可就,就业服务聚力赋能,帮助求职人员树立清晰的职业认知,合理规划求职目标,提供优质的服务,真正为求职人员送去及时雨,从而可靠保障稳定的就业。

(崇明职介新海分中心李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