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的职业规划

C先生,某高校经济法专业本科学历,毕业后在某房地产公司做商务助理,一做就是五年。由于工作缺乏挑战性,也没有晋升机会,萌生过跳槽的想法,但因大环境的影响,一直没有离开。最近公司发展越来越不景气,工资不涨反降,终于下定了决心离职。

X先生,某211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毕业后放弃了原专业,从简单的客服类岗位做起,短短三四年时间已经换了6家公司,最长一份工作也就半年。X先生发现自己入职新岗位都信心满满,没多久就觉得发展机会少,或者不喜欢就辞职跳槽。

案例分析:

C先生和X先生的困惑想法都归因自己当初没有做好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是针对个人职业发展,从个性、能力、兴趣、价值观等进行分析、评估和选择,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需要和职业市场需求的职业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职业计划,并采取行动实现目标的过程。它涉及以下六个步骤:

1.自我评估,找到自己的优劣势,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2.职业探索,了解不同职业领域的发展趋势、职业要求、薪资待遇等信息,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领域。

3.制定职业目标,制定符合自己发展需要和职业市场需求的职业目标,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

4.制定职业规划,包括职业发展路径、职业能力提升计划、职业发展时间表等。

5.实施职业规划,采取行动,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积累职业经验,实现职业目标,实现职业发展。6.评估调整职业规划,根据实际发生的状况,分析原因,及时调整职业规划。来访者在进行职业规划的过程中,过分看重前三个步骤,仿佛只要行业选对了,职业发展就一路向阳。事实上这样的理解是非常片面的。

首先,职业目标的达成是建立在职业能力不断提升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的价值提高了,才有可能获得期望中的职位和薪资。所以,职业规划是否有效的关键在于是否把关注力放在了职业能力的提升上。否则,即使选对行业,也很难抓住机会长足发展。

其次,职业规划的六个步骤是一个整体和动态变化的过程。职业规划不可能一开始就是完美的,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各种突发事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都无法预测。所以在职业发展过程中要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更有甚者需要进入新的领域重新规划。

再次,自我认知往往会在客观现实中逐渐提升和显现出来。有很多“我以为有”的兴趣可能会破灭,而很多“我以为没有”的能力可能被挖掘出来了。所以很多时候试错虽然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自己是否及时复盘进行分析思考,及时调整规划可行性。

在越来越变化无常的大环境下,每个职场人遇到的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并不意味着只能被动地走一步看一步,主动提高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是我们自己可控的,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需要提升哪些能力,如何一步一步去实现,跟上时代的脚步,才能更自信地应对社会环境的变化。

(虹口就促中心茅一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