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的小海……

【案例故事】

小海毕业于某师范大学汉语文学专业,与同学们大多选择教育行业不同,他不想从事老师这个职业,而是转向投入到自己翘首以盼“挣大钱”的行列中。

结果商海浮沉几年,小海并没有取得理想的奋斗结果,兜兜转转一大圈后又回到原点。小海其实很健谈,他满脸的抱怨,现在的面试官,一个个都不听他把话说完。可想而知,现在小海为什么正处于失业状态。

小海觉得自己在求职过程中总是被人误解,明明自己能力与岗位匹配,也有相应的工作经验,却不被人注意到。有时只因为一句话没说对,就把喜剧变成了悲剧,把眼看要得到的工作给弄黄了。

【指导建议】

对小海而言,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除了嘴巴会说话,身体、简历等同样也会“说话”。

一、身体语言

“身体语言”是一门学问,它可以显示你的涵养、学识,也展示你现在的心态。

在指导过程中,小海习惯用食指指着对方说话,容易让对方感觉不舒服,给别人留下咄咄逼人的印象,不会受到别人的欢迎。而在面试、职场交流等场合,你在和对方说话,其实对方也在从你的方方面面评估你。

指导师建议小海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面试时不要手舞足蹈,别让言谈举止成为求职面试的失分项。

二、精练简历简历是求职者与公司的第一次沟通。小海做过不少工作,简历写了满满四页纸。但小海忽视了一点,翻看简历的时间是有限的,包括小海抱怨面试官没听完他讲述就打断他说话,也是同样的道理。HR要从几十甚至上百份简历中挑人选,面试官可能已经面试了几十人,说得太多太快会让听者来不及会意,来不及从海量信息中摘取关键词。

指导师建议小海精简自己的简历篇幅,突出重要的事情,简练重要表达,还能给面试官留下一个好印象。

三、语言表达

小海一旦被误解就着急,甚至说话过了火,让人感觉不舒服,而反驳不是解除误会的良方。

被误会时要先控制自己的情绪,否则反而容易口不择言,让平和的氛围变得剑拔弩张,能沟通的事情也变得不可调和了。换个角度想想,是不是有更合适的表达方式、更妥当的措辞来传达自己的真实看法,或许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指导师建议小海说话前多想一想,从从容容,慢慢讲话,让自己说话的速度紧跟清晰的思维。

小海听完指导师的建议,若有所思,如释重负。希望小海今后可以保持积极沉稳的心态,用时间和努力,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和状态,如愿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即使一时未能实现目标,也不必焦虑,坦然面对,不断提升和优化求职策略和技能,徐徐前行,一定会走上成功之路。

(黄浦就促中心张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