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被动“慢就业”成因与指导策略(下)

(接上期)

根据测评结果,小黄比较适合从事专业性技术操作类工作,如机械制造、电工、实验室技师、机械师、设备维修员、软件测试员和工程师等。

其次,梳理职业竞争力,确定择业方向。

在廓清职业兴趣后,从教育背景和职业经历,可以盘点出小黄的职业竞争力:4年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知识储备和训练,半年的成绩优良实习经验,“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这些“优势”为他寻找专业性技术操作类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可以着重寻找与电气工程类相关岗位。

最后,矫正职业认知错位,应对市场需求。

小黄的职业认知存在错位,大学期间仅仅因为英语比同班同学好,就怀揣着口试未过的中级口译证书到社会上去应聘英语培训师的岗位,其求职结果可想而知。对于学了4年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只因为这是父母所选,在没有对专业市场需求和发展进行了解的前提下,就妄断自己不适合此专业。

在启发小黄明了自己的职业认知错位后,以电气工程师为例,就行业现状、工作内容、任职资格、工作关系和岗位发展方向等方面开展深入分析,让其既看到职业发展的前景,又明了职业发展路径上要进行哪些准备,如尽早获得电工类上岗证,在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系统参加电气工程师的培训等,为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近两个月的指导后,小黄的情绪明显改善,信心有了很大的提升,对求职方向也有了明晰的认识。经过小黄的自主求职,现在他已被某机电科技公司录用为助理工程师。

案例总结与心得

在当今就业“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的社会环境下,一些“慢就业”的学子们常陷入“寻业不就业”的怪象。这种现象背后的影响因素有许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求职者在竞争性教育模式下长期受挫,自我认知出现偏差,形成较低的职业自我效能感,对职场产生畏惧而止步不前。本案例中小黄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

指导师运用认知行为疗法中的“引导发现式”技巧,探索影响小黄顺利就业的深层原因,让他领悟到不良核心信念是如何决定他应对职业选择和挫折时采用的行为策略,及带来的消极情绪体验。通过叙事方法矫正小黄的不良核心信念,增强其职业自我效能感。在此基础上,借助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了解小黄的职业兴趣;梳理职业竞争力对应的能力圈;通过互联网搜索了解市场需求,从而确定择业取向范围。

从本案例的咨询过程和实施效果看,这种以信念的转变促发行为策略的改变,不仅让小黄在职场上获得了突破性的成功,而且可以预见对他个人成长和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产生超值的“红利”。

(虹口职介 贺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