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的年龄是职场“天花板”吗?

前不久,几条上了热搜的新闻又一次把中年人逼出了心酸的泪水。

据报道,某中国区公司开始集中清理34岁以上的交付工程维护人员,研发则是开始集中清退40岁以上的老员工,尤其是程序员。某公司也被爆出大批清理35岁以上雇员。一时间,岁数成了中年人的痛,也成了这个时代的殇。

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淘汰的速度也同样高速。从什么时候开始,和能力一起设限的还加上了年龄,铺天盖地的招聘广告将年龄的上限设定在了40岁。传统意义上一直认为,人到中年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能力成熟,思想成熟,处事成熟。但是,现实却变了样,是既无情又残酷,市场看不见成熟带来的优势,单位也忽略了中年人曾为之付出的青春。

如果单位能解释辞退这个年龄段的理由,他们也许会说:

“这个年龄段的人各方面能力已经开始走下坡,我们要的是能源源不断为公司带来新活力的人。很抱歉,他们可能不行。”

“在一个公司的中年人通常是这个公司的中层,占据了这个公司较高的薪金水平,加班加点也是有限的。而刚毕业的年轻人却是一腔热血,他们愿意为了一个项目奋战到天明。我们更需要这样的人。”

他们还会说:“如果新毕业的大学生是一张白纸,那这些中年人已经是五彩斑斓的油画了。再要上色,已经没有空间……”

可是,再严酷的现实也要扛得起、经受得住。可能,我们无法扭转整个劳动力市场的现状,那就要更积极地改变自己;毕竟,中年人除了日渐上涨的年龄,也有越来越深厚的智慧、远见和胸怀。

其一,中年人少了点“初生牛犊”的干劲?

常说的扬长避短,那就发挥优势,不要蛮干,要巧干。有句老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现代社会为这句话买单的已经不多。吃苦的目的就是营造利润,那就证明自己,不用苦干蛮干,一样能创造出最大利润。用经历和经验来证明,别人用吃苦耐劳得到的成功,我用智慧和内在功力就能获得。不是加班到天亮才是证明有干劲的唯一标准。

其二,中年人无意中吃了“有见识”的亏?

企业需要年轻人是因为他们忠诚、顺从,能轻易融入企业文化。诚然,中年人的阅历注定他们不再单纯;但是,“有见识”的忠诚才更难能可贵,毕竟“除却巫山不是云”。有原则地顺从才更靠谱,能促进企业的制度愈加臻善。中年人有见识优势,我们更需要的是展示,而不是相反被其困住了脚步。

其三,中年人渐渐被岁月抹去“创新意识”?

相比于总是能打破僵局、不被条条框框所限制的年轻人,中年人缺乏一点主动创新的意识和勇气。经历带给了我们丰富的经验,却也约束了职业的想象空间。但是,有框架的创新也会给公司带来接地气的思路和亮点,相较于刚进公司的年轻人,中年人更了解公司的运营状态及优劣势,在这些框架限制下的创新,无疑是更快能被企业接受的新思路。所以,中年人的创新意识真正需要的是行动力,积极地迈出第一步,胜利就很快在路上了。

所以,我们离打破中年人的职场“天花板”,只需三步:证明、展示以及行动力。

(黄浦职介 荣瑾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