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博士生的就业两难抉择(下)

(接上期)

在了解了兴趣和工作两个概念后,我们又共同就就业方向选择的因素进行了罗列:除了竞争力、报酬、兴趣外,小陈还考虑了企业性质、可发展性、自我实现等因素,在经过众多因素的综合考虑后,兴趣的“力量”像似小了不少,小陈更理性地开展了职业选择。

二、了解生涯角色,平衡职业和生活

在第一个问题迎刃而解后,小陈又详细描述了第二个困惑:对于自己专业的方向,现在有两个机会放在自己面前,一个是行业顶尖大公司,一个是初创型企业。大公司稳定保障且培训机制好,但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很多

事情自己不能说了算,会有不少挫折感;初创型企业收入高又可以自由发挥,但有不稳定性,尤其是在疫情下,不确定哪天就倒闭了,还真的没有安全感。这两家公司各有千秋,如何是好?

在同一个角色--求职者的身份下,两难选择的确是一个常见的问题。所以针对这个问题,我为小陈介绍了舒伯的“生涯彩虹图”,按照小陈现在的年龄,30岁不到,除了就业,即将面临成家、育儿等一系列生活要事。小陈在引导下试想了从“丈夫”或者“父亲”的角色出发,自己会非常需要工作之余的时间和相对稳定的经济收入。在结合了多个自己不同角色所期望的需求后,小陈当场决定选择大公司,放弃了一部分的工作自由度和收入,而满足生活中其他角色的需求,从而取得相对的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在探索角色的过程中,小陈对“博士”角色有自己的独特理解,他认为作为某一个领域顶尖技术的专研者,其实应该肩负对社会、对国家进步的责任,应该把自己所专研出的技术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在明确了这个角色的责任后,小陈对先前关于“兴趣”的纠结已不再,责任感给了他更坚定自身专业的强大动力。

在求职过程中,我们时常会以“求职者”的视角陷入“两难问题”的选择,各有利弊、各有千秋,着实难以选择。这时候,如果我们能跳出原有的思维视角,针对最终的目标,罗列更多的权衡因素,抑或从人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视角出发,站在更高的思考平台,高瞻远瞩,可能原来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浦东就促云台分中心丁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