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职场负能量 保持就业好心态(下)

(接上期)

如何正确看待职场人际关系,而非对一些无法控制的外界因素耿耿于怀。不论是领导的批评指责或者同事的埋怨,最差的处理方式是:对人不对事。在遇到问题后,时常把精力损耗在了自我怀疑、懊悔自己的工作过失或者言论过失、纠结上司、同事甚至陌生人“不近人情”的行为做法等,这些心理活动不仅对工作进展毫无帮助,对自身也是一种无谓内耗。

当时A在与朋友、家人表露内心消极情绪的时候,得到的答复多半是“想开点”“那就换个工作呗”“是啊,这领导怎么这样”“你上个班,不至于心理压力这么大吧”等类似回答。而A却告诉我,她觉得这样的安慰让她产生了更重的自我怀疑,她说:“我好像不能和其他人一样好好上班,我太敏感了”。

其实,在求职者或在职人员心态非常负面的时候,许多直接的正向鼓励、“旁观者清”的淡然态度,也许反而成为反作用力,因为在“负面滤镜”之下会被当事人解读为“他们根本不懂我的难处,这都是纸上谈兵”,从而加重其无力感。如此一来,反思平常总是将重点放在了尽量鼓励,而欠缺倾听的能力。所以,指导人员应当在对服务对象“贴标签”前,先做一个好的倾听者、作为友人的角色,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之后再以指导者身份与之沟通。

因为我与A是朋友关系,相互信赖更能了解其所有情况,因此我的安慰、劝导和建议更容易被她接受。而在日常接待中,要了解咨询者的详细背景、了解咨询者的性格和真实想法,并与之建立起信赖关系,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对于需要重点辅导就业心态的求职者,指导工作必须拉长“战线”。

通过心理疏导和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A的心态有了较大的转变,表示愿意重回职场。考虑到A内向的性格确实不适合之前销售性质的岗位,向其推荐了让她觉得更有安全感的老本行,在一家外企继续从事行政工作。不久A有了回复,新单位人文关怀工作不错,她觉得很幸运;但她同时也对我说,她已经逐渐学会将工作与情绪分离处理,将他人的情绪与自己的情绪分离看待,不再过多受人际关系所困。她希望在新的岗位上见证自己的“玻璃心”变得更坚强。

诚然,“工作太忙”与“烦躁”、“领导批评”与“失落”、“找不到工作”与“失望”等相关联关系之间,其实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让其产生因果关系的只是我们的观念、心态和认知。一切人际关系与职场负能量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学会正视、接纳和正确处理这种存在,才是与自己的工作和平共处的正确方式和途径。

(青浦职介所 高洁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