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十四五”时期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500万人以上

国务院日前印发《“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8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有关情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出席吹风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李忠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就业摆在“六稳”“六保”工作的首位,持续推出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等政策“组合拳”;同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迸发,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劳动者就业渠道更加多元,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十三五”时期,我国就业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是就业规模保持稳定。城镇新增就业6564万人,超额完成5000万人的目标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维持在4.2%以下的较低水平。二是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城镇就业稳定增长,第三产业就业规模扩大,中西部地区就近就地就业增多,区域就业结构更均衡。三是重点群体总体平稳。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增长,就业水平保持稳定;农民工总量扩大,就业扶贫扎实推进,困难群体得到有效帮扶。四是就业质量逐步提升。劳动者素质普遍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2年提高到10.8年,技能人才总量由1.3亿人增至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5000万人。职工工资收入合理增长,劳动权益保障加强,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就业工作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李忠说。

《规划》提出,到2025年,实现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城镇新增就业55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就业质量稳步提升,结构性就业矛盾有效缓解,创业带动就业动能持续释放,风险应对能力显著增强等目标。

李忠介绍,主要的着力点可概括为:一是扩容和提质双向发力,二是培训和服务双轮驱动,三是保重点和防风险双侧协同。

扩容和提质双向发力。扩容就是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聚力支持就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容量。坚持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培育接续有力的就业新动能。提质就是推动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健全覆盖城乡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消除就业歧视,切实保障妇女在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促进平等就业。

培训和服务双轮驱动。更加重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关键是在职业培训,要发挥职业培训的牵引作用,聚焦劳动者技能素质提升,大规模多层次开展职业培训。人社部门在“十三五”期间开展了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效果非常好。在“十四五”期间,还要继续持续、大规模、多层次开展职业培训,着力改善劳动力的要素质量,建设一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适应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劳动者队伍。同时,要更加重视解决摩擦性失业问题。摩擦性失业问题是一个长期的、常态化的存在,要解决摩擦性失业,主要靠服务。要发挥就业服务的促进作用,强化公共就业服务的兜底保障职能,发挥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效能,发挥人力资源在促进就业、人才配置等方面的作用。支持社会组织提供公益性就业服务,提高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匹配效率。

保重点和防风险双侧协同。保重点就是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同时适应青年就业压力加大、人口老龄化等趋势,做好青年、大龄劳动者就业。防风险就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完善就业失业统计监测调查体系,加强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增强风险预警和处置能力,切实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兜牢民生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