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在挫折中展开(下)
(接上期)
我建议W先生回家后,将信息和情况好好地综合分析思考一下,“自己喜欢的”“自己能做的”以及“市场需要的”三者的关联度和交集,如果无法完全满足,看看自己可以作出怎样的妥协和最佳可能性选择。
指导成效:
指导咨询结束后,我们通过微信又进行了多次沟通,除了推荐岗位给W先生,也及时了解到他的求职方向和心态变化。在对职场的进一步了解后,W先生明白了自己目前的工作经验和能力暂时无法找到相匹配的理想工作,调整了更加切合自己实际的求职方向。
一个月后,W先生反馈了他的实际情况,回到了自己最有竞争力的医疗行业,入职了某医院常日班手术病房文职工作。
稳定就业:
为了让W先生能认真对待这份来之不易的岗位,我和W先生一起分析了目前这份工作中潜在的机会。由于有机会接触大量的术后病人,结合W先生对健康管理感兴趣这一点,在对术后病人的康复指导这一块可以试着寻找契合点。很多病人以为做手术解决了病灶问题病就好了。事实上,这只是医治康复的第一步,术后康复期的健康管理更加重要,不仅仅是手术后的恢复,更是生活习惯的调整和养成。
虽然W先生考出了健康管理师的证书,但那只是理性的知识,而真正的能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真的想在健康管理这个行业有所发展,在目前的工作中就可以做个有心人,主动做一些本职工作相关联的事情,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
只有将自己的专业和兴趣在目前的工作或生活中落地,才有可能在将来达成自己的理想。真正的机会和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引申思考:
在指导过程中,我还了解到W先生一直是个听话的“孩子”,对于父母的安排没有什么拒绝和反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也就是部分放弃了自己人生的主动权。
但是,W先生骨子里还是有自己想法的人,从他自考了健康管理师证书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他也在不断地积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希望能走出一条自己喜欢的路。所以,在同一个工作岗位做了近7年出现了职业倦怠后,W先生第一次在明知违背父母意愿的情况下裸辞了。这一行为看似盲目,其实倒也是一个“独立宣言”:“我开始为我的人生全权负责。”
W先生的重新就业,从某种角度来看,实质上是回到了原点,甚至工资还比之前少了一点。但是,这一次看似“盲目”的跳槽也是有着深远意义的。经历了这次辞职到重新就业的过程,帮助W先生客观地看清自己的竞争力,看清职场的真实行情和需求,更确认了自己的职业兴趣点,从原来的感性理想主义者回归理性现实主义者。
希望通过这次跳槽再就业的经历,W先生能从原来无意识的被动式工作状态,进入一种成熟的“我的职业人生我负责”的主动式工作状态。
(虹口就促中心 茅一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