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
“砌筑界天花板”馆内手作,超越了世赛经典试题(下)
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砌
筑项目金牌获得者陈子烽受
邀在世界技能博物馆还原
1963年都柏林世界技能大赛
砌筑项目的比赛试题--60年
前的这道试题,堪称经典,涵
盖了选手需要掌握的各项砌
筑技能:柱子、拱门、人字形图
案、切割、勾缝……
(续接上期)
尽情发挥“主场优势”的他
是“砌筑界的天花板”
“你看这个跟外面砌的墙有什么不一样吗?”看着自己已现雏形的作品,陈子烽颇有些自豪地给出考题。
作为外行,记者只能看到砖块整齐排列、缝隙均匀的秩序之美,垂直、水平、尤其弧线线条流畅,陈子烽开始讲解技术难点:“外面砌一面墙,误差可以有两三毫米,但比赛误差要到‘0’,比如这个柱子,按尺寸砌好之后从下到上一量,误差超过1毫米就会扣分。拱门的弧线,外面可能直接用铲刀‘砍’,‘砍’完砌上去就行了。但我们要按图纸放样、切割、打磨,两块砖并列拼在一起,4条弧线要打磨得一模一样。”不仅要求横平竖直,还要考虑美观,缝隙均匀、勾缝清洁、砂浆饱满,讲究对称、协调。当年参加世界技能大赛,陈子烽就赢在用不同颜色的砖块拼图时更有艺术性,更美。这次的作品同样体现了这一点:柱子的平面,俯瞰是一个正方形,多孔砖拼接时他就特别注意到了孔的对称,尤其中心对称点的位置特别取用了砖块实心的部分。毫不夸张地说,真是把砖头拼出“花”来了。
空余下来,陈子烽也会在博物馆里走走。“很多项目的展品仅是一张图纸,而我能受邀来博物馆复刻作品,真的感觉很荣幸。能有这样的礼遇,也是砌筑这个技能的荣幸。”馆方工作人员介绍称,因为陈子烽当年在世赛的表现给WSI(世界技能组织)留下的印象太过深刻,他是WSI的专家最早点名请来还原作品的。前期沟通阶段,他提交给WSI的图纸,专家们看过都表示“无需修改,一切按本人的想法就好”,对他充分信任。
陈子烽:“期待更多青少年走进技能世界”
陈子烽再次表达了对世界技能博物馆邀请他来还原展品的感谢,“作为世界技能大赛的冠军代表,看到自己的作品能成为博物馆的展品,感觉非常荣幸,也非常有意义。”夺冠后,陈子烽留校任教。他说,这次回去他要在校园内制作这个作品,同时也教会他的学生们。学生们只有亲自动手操作,才能真正体会难点所在,只有努力训练,才能有长进。
回想自己当初“零基础”进校园,到走上世界技能大赛的最高领奖台,离不开学校在砌筑项目上多年的沉淀与传承。他的教练林晓滨是第42、43届世赛砌筑项目的备选选手,师兄梁智滨是第44届世赛砌筑项目的冠军,这些都给了陈子烽莫大的鼓励与信心。“长时间的训练辛苦又枯燥,但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作品越做越好,就很有成就感,苦点累点都觉得值了。训练时,我努力做作品;休息时,我就在琢磨,还有哪里没做好,还可以怎样更好一点。所以说,砌筑可不是单纯的苦力活,要想做出完美的作品,还得多动脑。学任何技能,都要这样精益求精,专注钻研,努力将一件看似很简单的事做到极致,或许这就是我们说的工匠精神吧!”
陈子烽也发出邀约:“希望有更多的青少年走进世界技能博物馆,进而走进技能的世界。对世界充满好奇,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尝试,不怕苦累,不惧失败。找到自己热爱的行业,并为之付出努力,追求极致,做到最好,用自己的双手创作属于自己的未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博物馆之行,或许将开启你学习技能的旅程,用技能成就梦想,用技能改变人生!”
(来源:世界技能博物馆)
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砌
筑项目金牌获得者陈子烽受
邀在世界技能博物馆还原
1963年都柏林世界技能大赛
砌筑项目的比赛试题--60年
前的这道试题,堪称经典,涵
盖了选手需要掌握的各项砌
筑技能:柱子、拱门、人字形图
案、切割、勾缝……
(续接上期)
尽情发挥“主场优势”的他
是“砌筑界的天花板”
“你看这个跟外面砌的墙有什么不一样吗?”看着自己已现雏形的作品,陈子烽颇有些自豪地给出考题。
作为外行,记者只能看到砖块整齐排列、缝隙均匀的秩序之美,垂直、水平、尤其弧线线条流畅,陈子烽开始讲解技术难点:“外面砌一面墙,误差可以有两三毫米,但比赛误差要到‘0’,比如这个柱子,按尺寸砌好之后从下到上一量,误差超过1毫米就会扣分。拱门的弧线,外面可能直接用铲刀‘砍’,‘砍’完砌上去就行了。但我们要按图纸放样、切割、打磨,两块砖并列拼在一起,4条弧线要打磨得一模一样。”不仅要求横平竖直,还要考虑美观,缝隙均匀、勾缝清洁、砂浆饱满,讲究对称、协调。当年参加世界技能大赛,陈子烽就赢在用不同颜色的砖块拼图时更有艺术性,更美。这次的作品同样体现了这一点:柱子的平面,俯瞰是一个正方形,多孔砖拼接时他就特别注意到了孔的对称,尤其中心对称点的位置特别取用了砖块实心的部分。毫不夸张地说,真是把砖头拼出“花”来了。
空余下来,陈子烽也会在博物馆里走走。“很多项目的展品仅是一张图纸,而我能受邀来博物馆复刻作品,真的感觉很荣幸。能有这样的礼遇,也是砌筑这个技能的荣幸。”馆方工作人员介绍称,因为陈子烽当年在世赛的表现给WSI(世界技能组织)留下的印象太过深刻,他是WSI的专家最早点名请来还原作品的。前期沟通阶段,他提交给WSI的图纸,专家们看过都表示“无需修改,一切按本人的想法就好”,对他充分信任。
陈子烽:“期待更多青少年走进技能世界”
陈子烽再次表达了对世界技能博物馆邀请他来还原展品的感谢,“作为世界技能大赛的冠军代表,看到自己的作品能成为博物馆的展品,感觉非常荣幸,也非常有意义。”夺冠后,陈子烽留校任教。他说,这次回去他要在校园内制作这个作品,同时也教会他的学生们。学生们只有亲自动手操作,才能真正体会难点所在,只有努力训练,才能有长进。
回想自己当初“零基础”进校园,到走上世界技能大赛的最高领奖台,离不开学校在砌筑项目上多年的沉淀与传承。他的教练林晓滨是第42、43届世赛砌筑项目的备选选手,师兄梁智滨是第44届世赛砌筑项目的冠军,这些都给了陈子烽莫大的鼓励与信心。“长时间的训练辛苦又枯燥,但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作品越做越好,就很有成就感,苦点累点都觉得值了。训练时,我努力做作品;休息时,我就在琢磨,还有哪里没做好,还可以怎样更好一点。所以说,砌筑可不是单纯的苦力活,要想做出完美的作品,还得多动脑。学任何技能,都要这样精益求精,专注钻研,努力将一件看似很简单的事做到极致,或许这就是我们说的工匠精神吧!”
陈子烽也发出邀约:“希望有更多的青少年走进世界技能博物馆,进而走进技能的世界。对世界充满好奇,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尝试,不怕苦累,不惧失败。找到自己热爱的行业,并为之付出努力,追求极致,做到最好,用自己的双手创作属于自己的未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博物馆之行,或许将开启你学习技能的旅程,用技能成就梦想,用技能改变人生!”
(来源:世界技能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