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应对子女“不就业”(下)

(接上期)

经过无数心理学专家的论证,一个人的气质是天生的,但是性格却是后天形成的,是可以改变的;遑论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动手能力等素质,更是可以通过不断训练加以提高的。

平常父母的这一些评价,其实是在给子女贴负面标签,乱贴标签会让子女潜意识地降低自信心,从而影响他们的职业信心和成就。

每个成年人成为社会人后都会有很大的变化,年轻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我们家长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子女,关注他们在就业中的每一个成绩和每一步成长。比如他(她)是不是又在积极投递简历,是否有在积极参加面试?求职不能完全看结果,过程当中的努力一样值得肯定和鼓励。

学会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和进步,多赞美少责备,帮助他们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克服困难和挫败感,更好地顺利成长。

第三、改变沟通的方式方法,巧妙提出合理建议。

现在许多90、00后的择业不再只是单一标准,更多是希望从职业中获取幸福感、获得感。同样的,对于亲子间的关系,他们也会有不同的期待。很多父母习惯性树立家长权威,然而随着孩子年龄增大,代沟感逐渐显现,这种权威会慢慢淡化。

如果父母现在还在用指令性交流方式--

“你应该……”

“你要……”

这样的沟通方式对年轻人来说效果很差,而且会有强烈的反抗心理,甚至话题的终结。所以,父母每一次的疑问、咆哮都像是他们耳边刮过的风,希望他们可以给出一个能够暂时心安的计划和行动,但结果往往背道而驰。

可见,采取平等的沟通方式非常重要。尝试“我建议你可以试试……”“你是不是考虑一下……”等询问式沟通方式,其实并不困难。当然,父母可能认为子女年龄再大还是自己的孩子,应该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然而,作为孩子未必都能理解和体会得到,所以做一个倾听者,先做到让他认可你,才能愿意对你说。多一些平和,多一点耐心,畅通交流渠道后,心态的融洽才是根本所在。

最后给父母们说一句,当代青年人已拥有很多求职的渠道,高速发达的社交工具极大丰富了求职手段,他们坐在家里也一样可以找到满意的工作。当下的求职途径也很多,从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报纸杂志到线上线下招聘会求职,求职手段之多令人耳目一新。与过去现场招聘会乱哄哄的热闹场景相比,现在线上招聘信息繁多还效率更高,匹配快成本更低,交流更及时方便,方寸弹指间就锁定心仪的工作了。